
渡河的木筏。多比喻引導人們達到目的的門徑。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遊》詩:“開張篋中寶,自可得津筏。” 清 薛福成 《全氏七校<水經注>序》:“﹝《水經注》﹞徵引宏富,文章家之資糧也;沿革明晰,攷據家之津筏也。” 劉師培 《<文說>序》:“《雕龍》一書,溯各體之起源,明立言之有當,體各為篇,聚必以類,誠文學之津筏也。”
“津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拼音:jīn fá
字面含義:指渡河用的木筏()。
比喻義:多引申為引導人們達成目标的途徑或方法,類似于“橋梁”“門徑”()。
古代文獻引用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強調對方法、路徑的指引,例如:“這本書是研究曆史的津筏”。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通常以“門徑”“工具”為核心含義。
津筏是一個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津和筏。津sī分部首是水,筏的部首是⺮,筆畫數分别是3和10。
津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津意為渡口,指的是水邊的渡口。筏則是一種用木材、竹子等制成的浮船,用于渡河或過江。因此,津筏在古代往往是指用于在水上渡過河流的工具。
在繁體字中,津在部首位置上寫為田,筏的部首寫為⺧。津的筆畫數為3,筏的筆畫數為11。因此,津筏的繁體寫法為津筏。
在古代,津筏的寫法有所變化。津可以寫作泰,并且在一些古籍中,筏的部首寫作方,因此津筏的古代寫法可以是泰方。
例句:
他們乘坐着津筏順利地渡過了那條寬闊的江河。
組詞:津渡、津水、津口、筏子、筏戶、筏夫
近義詞:浮筏、渡船、渡筏
反義詞:橋、陸地、大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