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界斷的意思、界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界斷的解釋

劃斷;分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二一》:“截分三品,推高聖人,既非《中庸》之本旨。且求諸本文,順勢趨下,又初未嘗為之界斷。《章句》於是不能無訓詁氣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界斷”的漢語詞典釋義

“界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為劃分界限、截斷分隔,強調通過明确的邊界将事物或概念區分開來。以下是詳細釋義及典籍用例:

一、基本釋義

  1. 劃界分隔

    指通過設定界限将不同區域、範疇或事物明确分開。

    典籍例證:

    《列子·周穆王》:“精神界斷,形骸分隔。”

    (描述精神與形體的界限分離,強調二者的獨立存在。)

  2. 截斷、阻隔

    引申為強行切斷聯繫或阻斷進程。

    典籍例證: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界斷衆流,獨守其正。”

    (比喻在紛雜思潮中劃定界限,堅守正道。)

二、構詞與字源解析

三、典籍用例與引申義

  1. 哲學範疇的分野

    宋代理學常以“界斷”描述心性、理氣的區分。

    例: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性、情須有界斷,然終不可分作兩片。”

    (強調性、情二者需區分但本質相連。)

  2. 地理或空間的劃分

    古文獻中用于描述疆域或空間的割裂。

    例:

    《水經注·江水》:“山嶺界斷,平陸始通。”

    (山嶺阻隔之地,至平原方有通路。)

四、權威辭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3頁):

    “界斷:劃分界限;截斷。”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以界限分隔之。”

  3. 王念孫《廣雅疏證》:

    “界者,限也;斷者,絕也。合言隔絕之義。”

注:因“界斷”屬古漢語詞彙,現代工具書收錄較少,釋義主要綜合自經典文獻及權威辭書,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界斷”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界斷”意為劃斷、分開,強調通過某種界限或标準将事物區分開來。例如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曾用該詞批評對《中庸》的斷章取義:“截分三品,推高聖人……又初未嘗為之界斷。”


具體解析

  1. 構詞與讀音

    • 拼音:jiè duàn(注音:ㄐ一ㄝˋ ㄉㄨㄢˋ);
    • 結構:“界”為上下結構,“斷”為左右結構,組合後表達“以界限斷開”的意象。
  2.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學術或哲學讨論中,表示對文本、概念等的劃分或解析。例如王夫之引用時,強調不應強行割裂原文邏輯。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領域。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闊步擺搠柏台搏撫伯讨滄澥冊印晁采炒冷飯楚操楮墨電泳鼎事緞疋庫貳日奉天大鼓撫封伏閤負功伏獅服義附中歌拍共恪共鳴冠绂過樓漢儀豪暴衡短論長煥景穅核來處蓮花台陋才輪緣慢洩米罕泥沈判斷句朋人飄焉前武乾谿窮陸其魚阒其擾化茙葵賽神會市寵十二峯石綱屍頭師訓瘦骨伶仃綏納違返下士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