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柏台的意思、柏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柏台的解釋

(1).禦史台的别稱。 漢 禦史府中列植柏樹,常有野鳥數千栖其上。事見《漢書·朱博傳》。後因以柏台稱禦史台。 清 時亦稱按察使(臬台)為柏台。 唐 宋之問 《和姚給事寓直之作》:“柏臺遷鳥茂,蘭署得人芳。” 宋 陸遊 《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未移桑蔭之淹,入總柏臺之峻。” 清 趙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揚州喜贈》詩:“改官柏臺筆如帚,白簡威聲震朝右。”參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辨》

(2). 柏梁台 的省稱。 南朝 梁 江淹 《奏記南徐州新安王》:“ 齊 石即撫,無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構,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今日聯章處,猶疑上 柏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柏台是漢語中對古代監察機構“禦史台”的雅稱,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與詞源

“柏台”字面指植有柏樹的官署。該稱謂源于漢代禦史府(後稱禦史台)庭院内遍植柏樹的典故。《漢書·朱博傳》載,禦史府中有“柏樹數十株”,故後世以“柏台”代指禦史台。柏樹四季常青、木質堅硬,象征執法者剛正不阿的品格,契合監察機構的職能特性。

二、職能象征

作為禦史台的别稱,“柏台”特指古代中央最高監察機關。其核心職能包括:

  1. 監察百官:如《唐六典》載,禦史“掌以刑法典章糾正百官之罪惡”;
  2. 彈劾奏事:如宋代蘇轼《次韻錢舍人病起》詩“柏台霜氣夜凄凄”,暗喻禦史彈劾權貴的肅殺之氣;
  3. 司法監督:唐代“三司推事”制度中,禦史台與刑部、大理寺共同審理重大案件。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柏台”常被賦予雙重意象:


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4卷,頁1231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頁1027
  3. 《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2004年)頁389“禦史台”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柏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結合不同曆史背景和語境,其含義有所延伸:

  1. 禦史台的别稱
    漢代禦史府中種植柏樹,常有數千野鳥栖息,典故出自《漢書·朱博傳》。後世因此稱禦史台為“柏台”。例如:

    • 唐代宋之問詩句:“柏臺遷鳥茂,蘭署得人芳”;
    • 清代将按察使(臬台)也稱作柏台,成為司法監察機構的代稱。
  2. 柏梁台的簡稱
    柏梁台是漢代著名建築,漢武帝曾在此宴請群臣并賦詩聯句,後世詩詞中常以“柏台”代指此台。例如:

    • 南朝江淹《奏記南徐州新安王》:“柏臺已構,寧俟不才之”;
    • 唐代李峤詩:“今日聯章處,猶疑上柏臺”。
  3. 其他延伸含義

    • 地名/建築:如甘肅古浪縣“柏台三義殿”,因台上柏樹成林得名,屬清代曆史建築;
    • 人名:近代革命家梁柏台,與詞義無關,屬同音人名。

“柏台”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文學作品中多與禦史職能或漢代柏梁台相關,而清代地方司法、特殊建築等場景中含義稍異。

别人正在浏覽...

捱次罷懦背字兒本估辨釣毖甯參候參錯阊扉扯鼓奪旗穿窆次蟗丹切倒宅琱锼爾汝煩惱飛來橫禍飛鵲鏡風駟服刀甘蟲格法菰飯號吟恨怅懷内子圜貨化去稽殿借換藉幕即即驚燕浚谷勞生簾額論口僇死麪牀母陀猱獅狗抛丸偏激迫不得已淺利牽吟頃刻酒楸枰善惡昭彰世相水晶魚渭曲文津閣握固霞杯祥英戲薄邪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