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台的意思、柏台的詳細解釋
柏台的解釋
(1).禦史台的别稱。 漢 禦史府中列植柏樹,常有野鳥數千栖其上。事見《漢書·朱博傳》。後因以柏台稱禦史台。 清 時亦稱按察使(臬台)為柏台。 唐 宋之問 《和姚給事寓直之作》:“柏臺遷鳥茂,蘭署得人芳。” 宋 陸遊 《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未移桑蔭之淹,入總柏臺之峻。” 清 趙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揚州喜贈》詩:“改官柏臺筆如帚,白簡威聲震朝右。”參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辨》。
(2). 柏梁台 的省稱。 南朝 梁 江淹 《奏記南徐州新安王》:“ 齊 石即撫,無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構,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長安故城未央宮應制》:“今日聯章處,猶疑上 柏臺 。”
詞語分解
- 柏的解釋 柏 ǎ 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球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供建築及制造器物之用: 露(柏樹上的露水,據說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姓。 柏 ó 〔
- 台的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詞:一台戲。 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币。 桌
網絡擴展解釋
“柏台”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結合不同曆史背景和語境,其含義有所延伸:
-
禦史台的别稱
漢代禦史府中種植柏樹,常有數千野鳥栖息,典故出自《漢書·朱博傳》。後世因此稱禦史台為“柏台”。例如:
- 唐代宋之問詩句:“柏臺遷鳥茂,蘭署得人芳”;
- 清代将按察使(臬台)也稱作柏台,成為司法監察機構的代稱。
-
柏梁台的簡稱
柏梁台是漢代著名建築,漢武帝曾在此宴請群臣并賦詩聯句,後世詩詞中常以“柏台”代指此台。例如:
- 南朝江淹《奏記南徐州新安王》:“柏臺已構,寧俟不才之”;
- 唐代李峤詩:“今日聯章處,猶疑上柏臺”。
-
其他延伸含義
- 地名/建築:如甘肅古浪縣“柏台三義殿”,因台上柏樹成林得名,屬清代曆史建築;
- 人名:近代革命家梁柏台,與詞義無關,屬同音人名。
“柏台”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文學作品中多與禦史職能或漢代柏梁台相關,而清代地方司法、特殊建築等場景中含義稍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柏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柏樹所構成的台階、平台。
根據《康熙字典》,《柏台》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0個筆畫。
《柏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比如《史記》中有關于夏代禹王治水時在柏山上舉行盛大的祭禮的記載。
《柏台》的繁體字是「柏檯」。
古代漢字寫法方案多種多樣,涉及不同字體和字形演變,但《柏台》在古代的寫法方式與今天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
「在這片柏台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
《柏台》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詞,例如「柏台春色」、「柏台狀元」等。
近義詞可以是「柏台」的同義詞,例如「柏階」、「柏檐」等。
反義詞可以是與「柏台」相對的詞語,例如「柏台底座」、「柏台上下」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