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義的意思、服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義的解釋

(1).謂穿着得其所宜。《國語·周語上》:“施三服義,仁也。” 韋昭 注:“義,宜也。服得其宜,謂端委也。”

(2).服膺正義。《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 漢 劉向 《說苑·權謀》:“服義之君不足於信,服戰之君不足於詐。”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蘇劉義>序》:“其人剛躁不可近,然能服義,終始不失大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義"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分解為兩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指信服并踐行道義準則,《漢語大詞典》釋為"遵行道義,以義自勵"(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該詞由"服"與"義"構成會意結構,"服"取《說文解字》"用也"之本義,表踐行;"義"則如《禮記·中庸》"義者宜也",指合宜的道德準則。

二、語源考據 此詞最早見于《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王逸注曰:"執履忠信,行仁義也"(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漢代典籍中,《後漢書·張衡傳》"庶前訓之可鑽,聊朝隱乎柱史。且韫椟以待價,踵顔氏以行止"李賢注引《論語》作解,強化了其道德實踐内涵。

三、用法特征 作動詞時多用于"服義而行""服義守道"等四字格,如《南史·謝靈運傳》載其"文章之美,與顔延之為江左第一。縱橫俊發,獨步當時。服義追隱,不踐危邦"。作名詞時則見于"服義之士"等稱謂,特指秉持道義者(來源:《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四、引申内涵 在儒家語境中,該詞常與"明德""修身"等概念形成語義關聯,《朱子語類》卷十二論及:"須是服義精熟,心與理一,自然所發皆無私曲。"道家典籍如《雲笈七籤》則将之拓展為"服義養神"的修煉境界(來源:《中國哲學大辭典》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服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穿着得其所宜

指服飾穿戴符合場合或身份的要求,體現禮儀的適宜性。例如:

二、服膺正義

指内心信服并踐行道義,強調品德修養與社會責任。例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國語》《楚辭》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搭班軍北陲背曲腰彎禀帖兵資純素賜鸩大辰低調照片頂颠鬥鹌鹑鄂然費錢蓋棺工讀教育公勤關肅霜亥步呴谕渙揚晖光進揖禁園九熟舉告類聚倰奟賃舂隆棟論舊渑池之功眇邈明駝謀差虐暑旁備齊姜奇希然物弱主是非場始終不渝水圓澍流順接順隨樞掖綏靖雖死猶生桃源特的頭香文部翔博先令仙人杏現死現報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