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rgeant;junior seaman;petty officer]∶低于中士而高于一等兵的軍士
(2) [corporalship]∶下士的官職或職位;下士軍銜
(1).官名。古代天子、諸侯都設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 秦 以後亦沿用。《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萬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唯 周 建六官,改著作之正郎為上士,佐郎為下士。”
(2).今用作軍銜,為軍士的最低一級。
(3).才德差的人。《老子》:“下士聞道,大笑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名實》:“上士忘名,中士主名,下士竊名。”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下士鈍暗癡,頑皮最難裂。”《西湖佳話·葛嶺仙迹》:“ 葛洪 道:‘草野下士,焉知方略?’”
屈身交接賢士。《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人。”《後漢書·陳元傳》:“陛下宜修 文武 之聖典,襲祖宗之遺德,勞心下士,屈節待賢,誠不宜使有司察公輔之名。” 明 李贽 《複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 高陽 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故吾以為真正 高陽 酒徒可敬也。” *********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臨行時,仍由他的副官乘汽車護送,他親自送至車旁,親自代關車門,行一深鞠躬禮而别,頗能謙恭下士。”
“下士”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現代軍銜體系
下士是軍隊中士官的最低一級,位于中士之下、一等兵之上。根據中國軍隊制度,士兵需與部隊籤訂志願兵協議後晉升為士官,方可獲得下士軍銜。其職責包括執行上級命令、管理士兵等,是軍隊組織的基礎層級。
曆史沿革
古代官職與文化含義
其他語境
日語中可指下級軍官或低階武士;在傳統文獻(如《史記》《顔氏家訓》)中也用于形容禮賢下士的行為,例如“公子為長者能下士”。
以上内容綜合了軍事、曆史、文化等多維度解釋,涵蓋該詞的主要用法與演變脈絡。
《下士》一詞在軍事中指的是軍銜級别中位于士官和中士之間的一級,也可指稱該級别的軍人。
《下士》一詞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10筆”。
《下士》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是指軍隊中屬于士官級别的一部分人員。
《下士》的繁體字為「下士」。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變遷,關于《下士》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和軍銜級别大緻相同。
1. 他在軍隊中擔任着下士的職務。
2. 他通過努力和訓練,終于晉升為一名下士。
3. 下士們在訓練中展現出了出色的戰鬥素質。
1. 上士
2. 中士
3. 士官
士官、上士、中士
士兵、軍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