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又名荊葵、蜀葵、芘芣。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荊葵,一名茙葵,一名芘芣,似木槿而光色奪目,有紅有紫有青有白有黃,莖葉不殊,但花色有異耳。一名蜀葵。”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茙葵,本胡中葵,似葵而大者。”
茙葵(拼音:róng kuí)是漢語詞彙,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以下特點:
茙葵是蜀葵的别稱,屬于錦葵科植物。其名稱在古代文獻中常與荊葵、芘芣等名稱交替使用。
需注意與“凫葵”(莼菜)區分,兩者名稱相似但植物類别不同。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詞典釋義,主要來源為《古今注》《康熙字典》等權威典籍。
茙葵,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漢字,由部首茈和葵組成。茙葵的拆分部首為茈(cí)和葵(kuí),茈是一個偏旁部首,在漢字中表示與植物有關的字義;葵是一個獨立的部首,代表與葵花有關的字義。
茙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在古代漢字中,茙葵的寫法有所變化。茈的古代寫法為艸,表示植物;葵的古代寫法為蕢,表示一種野外的植物。這些變化反映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茙葵在繁體中的書寫為茙葵,沒有發生變化。
以下是茙葵的例句:
1. 小區裡的花壇裡種滿了茙葵。
2. 這幅畫中描繪的是一片茂盛的茙葵田。
以下是茙葵相關的組詞:
1. 茙苁(róng céng):指一種草本植物,常用于草藥。
2. 荁茞(huān cí):形容植物茂盛繁榮。
茙葵的近義詞是葵花,反義詞是蕭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