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撫接納。《北史·江文遙傳》:“後為 安州 刺史,善於綏納,甚得物情。”《新唐書·王铎傳》:“綏納流宂,益募軍,完器鎧,武備張設。”
“綏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安撫接納,主要用于描述統治者或管理者對民衆的懷柔政策。以下是詳細解析:
“綏”意為安撫、安定,“納”指接納、容納。組合後,“綏納”強調通過安撫手段接納流民、穩定民心,常見于政治或社會治理語境。
政治治理中的應用
多指官員或君主以溫和政策接納流離失所的百姓,鞏固統治。例如:
情感層面的引申
部分文獻(如《詩經·秦風·綏酒》)引申為平息内心不安,達到心境平和,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不同文獻對“綏納”的解釋存在細微差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例如《詩經》中的“綏”單字表安撫,而“綏納”組合更傾向政治行為。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新唐書》等原始史料,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綏納(suí n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綏”和“納”兩個字組成。
“綏”字的部首為“纟”,共有8個筆畫;而“納”字的部首為“纟”,共有7個筆畫。
“綏納”一詞的來源不甚明确,可能是根據這兩個字的本義組合而成。
繁體字中的“綏納”為「綏納」。
古代對于“綏納”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進一步研究。
1. 綏納民情,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2. 希望我們能夠綏納各種力量,共同實現自己的夢想。
綏納并無固定的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進行組合。
綏納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安撫、調停等。
綏納的反義詞可能包括紛争、沖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