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介的操守。 漢 蔡邕 《貞節先生範史雲碑》:“苟非其類,無所容納,介操所在,不顧貴賤。”
“介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耿介的操守,多用于形容人正直、堅定的品格。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構成:
“介”指耿介、正直(如“耿介之士”),強調不隨波逐流;“操”指操守、品行,如《後漢書》中“清修廉潔之操”。
組合後表示堅守原則、不為外物所動的品格。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東漢蔡邕《貞節先生範史雲碑》:“介操所在,不顧貴賤”,形容範史雲不因對方身份高低而改變自身原則。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對曆史人物的評價。
近義詞:
高風亮節、剛正不阿、冰清玉潔(側重品行的正直與純潔)。
反義詞:
趨炎附勢、同流合污(描述喪失原則的行為)。
語境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詞彙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介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介”和“操”。
“介”字的部首是“人”,總共有4畫;而“操”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15畫。
《介操》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武術詞彙。有一種說法認為,“介操”是由“介子”與“操練”兩個詞合并而成。另一種說法是,“介操”原指指導、教授操練武藝的人,後來引申為指導、引導。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解釋,但都與學習、指導和練習相關。
在繁體字中,「介」字保持不變,「操」字寫作「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一些部分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寫法,「介」字中的「人」部分寫作「亻」,而「操」字的「手」部分寫作「扌」,整體形狀略有差異。
1.他是一位優秀的教練,熟練掌握着各種武術介操。
2.新員工在入職後需要進行幾個月的培訓,熟悉公司的操作方式。
組詞:介紹、介意、操勞、操心
近義詞:掌握、引導、指導
反義詞:迷失、不理解、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