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彩奇異。《楚辭·招魂》:“文異豹飾,侍陂陁些。” 王夫之 通釋:“其衣文采殊異,而以豹皮為飾也。”一說以為當作“文豹異飾”。 王逸 注:“言侍從之人,皆衣虎豹之文,異采之飾,侍君堂隅,衛階陛也。”參閱 ********* 《楚辭校補·招魂》。
(2).文字相異。 晉 杜預 《<春秋>序》:“或曰:《春秋》以錯文見義,若如所論,則經當有事同文異而無其義也,先儒所傳皆不其然。” 清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十:“下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與此文異義同。”
“文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維度解析:
指文章或言辭的獨特性,強調内容或形式的與衆不同。例如形容文采出衆、構思奇特的文學作品。
文彩奇異
源自《楚辭·招魂》:“文異豹飾,侍陂陁些。”
文字相異
出自晉代杜預《<春秋>序》,指古籍中因文字差異導緻的釋義不同。例如《春秋》中存在“事同文異”現象,即相同事件用不同文字記錄。
部分詞典将其列為成語,但更多文獻中作為普通詞語使用。實際應用中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楚辭》及《春秋》相關注解。
《文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文化的差異”或“文字的異同”。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文”和“異”。
“文異”中的“文”字的部首是“文”,意思是“文字”或“文化”,它有8個筆畫。而“異”字的部首是“巳”,意思是“不同”或“異于”,它有7個筆畫。
《文異》源自中國古代文化和漢字演變。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文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但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兩個字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可以認出它們是“文異”的意思。
1. 由于地域的文異,他們的飲食習慣有所不同。
2. 文異帶來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文化體驗。
1. 文化
2. 異同
3. 異國
4. 文明
1. 文化差異
2. 異域風情
3. 文字之異
4. 文雅
1. 文同
2. 同文
3. 同域
4. 同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