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裡運河的意思、裡運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裡運河的解釋

大運河 的一段。在 江蘇省 中部,從 清江市 清江大閘經 寶應 、 高郵 至 邗江 瓜州 ,長一百七十公裡。修鑿于公元前五世紀,古稱 邗溝 ,是 大運河 最早修建的一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裡運河,作為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和明确的地理特征。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地理特征、曆史功能及現代價值等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運河”的定義(人工開鑿的通航河道),結合專名“裡”的釋義(可指“内”“中”或特定區域名稱),“裡運河”特指曆史上位于淮安至揚州段、處于大運河河道“裡側”(相對于外緣河道)的漕運主幹道。其名稱源于明清時期為區别于周邊自然河道(如黃河、淮河)而稱“裡河”,後固定為地理專名。

二、地理特征與範圍

裡運河全長約168公裡,北起江蘇淮安清江浦,南至揚州邗江區瓜洲古渡,貫穿淮安、寶應、高郵、揚州四地。河道原為春秋吳國開鑿的邗溝(中國最早人工運河之一),後經隋炀帝擴修納入大運河體系。其核心地理标識包括:

  1. 連接兩大水系:貫通淮河水系與長江水系;
  2. 關鍵水利節點:包含淮安清口樞紐(明清治黃淮保漕運的核心工程)、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等世界文化遺産點。

三、曆史功能與文化價值

  1. 漕運咽喉

    明清時期承擔“南糧北運”重任,年漕運量達400萬石,有“天下糧道”之稱。淮安清江浦因裡運河成為全國漕船制造與糧食中轉中心。

  2. 水利工程典範

    為解決黃河泥沙淤積問題,明清兩代在裡運河段修建洪澤湖大堤、清口束水攻沙工程,體現古代水利智慧。

  3. 文化符號意義

    沿線孕育淮揚菜系(因漕工飲食需求興盛)、揚州鹽商文化,并留存盂城驿、邵伯古鎮等曆史遺迹,2014年以“中國大運河”項目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四、現代功能與保護

現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通道,兼具航運(蘇北航道網主幹)、灌溉功能。2019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将裡運河列為重點保護河段,推動生态廊道建設與文化遺産活化利用。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
  3. 《江蘇水利志》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4. 《中國運河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裡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曆史

裡運河是京杭大運河最早修鑿的河段,古稱邗溝,開鑿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末期),由吳王夫差為運輸軍糧而建。它連接長江與淮河,曆經東漢、隋唐、明清多次修繕,最終定型為溝通南北的漕運要道。

二、地理位置

三、功能與影響

  1. 漕運核心:明清時期,裡運河是漕糧北運的必經之路,每年約400萬石糧食經此轉運,淮安因此成為漕運五大中心。
  2. 城市發展:推動揚州、淮安等城市繁榮,但也因水利工程導緻水土流失,形成洪澤湖和高郵湖,改變了區域生态。
  3. 現代整治:1950年後通過裁彎取直、修建船閘等措施提升航運能力,并作為江水北調的輸水河道。

四、獨特特征

裡運河被稱為“懸河”,因部分河段河床高于地面(如邵伯閘段水位高出城鎮地面3-5米),類似黃河下遊的懸河現象。

五、文化意義

作為“淮安的母親河”,裡運河孕育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城市精神,現被開發為國家4A級景區,展示其曆史與生态價值。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運河專題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包房杯箸惼心長顧蠀螬枞金伐鼓大斧劈大小禮蝶化莊周地公惰弛風謠服馭輔職宮角工作日逛商店國寳慧空禅院混芒江調鹪鹩心傑張精精金明池季月畸重畸輕劇作家可但硍朱誇多鬥靡魁蠹老無知潦倒隸臣妾列子林樊靈期馬絡民食褰帷乞寒潑胡罄控熱地裡的蚰蜒人彘如數家珍撒散擅美紹隆生犷滲入瑣聒踏硬殄悴同意通約下定義纖珪箫台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