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收因種果的意思、收因種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收因種果的解釋

見“ 收因結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收因種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佛教哲學色彩的成語,現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收因種果(shōu yīn zhǒng guǒ)指因果報應的循環關系,強調當下的結果(“果”)源于先前種下的原因(“因”),而當前的行為又将成為未來結果的起因。其核心是佛教“因果輪回”思想的凝練表達,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同義。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1. 詞源:

    源自佛教漢譯典籍,将因果報應理論濃縮為四字結構。“收”指承接、收獲,“種”指播種、造作,二者動态呈現因果的延續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卷第112頁。

  2. 構詞邏輯:

    • 收因:承接先前之因(行為/業力);
    • 種果:造作未來之果(結果/報應)。

      二者形成閉環,強調因果的必然性與連續性。


三、哲學内涵

在佛教語境中,該成語包含三層含義:

  1. 業力法則:一切行為(業)必生相應果報,善因生善果,惡因招惡果;
  2. 時間延展性:因果可能跨越今生來世,形成輪回鍊條;
  3. 主觀能動性:鼓勵衆生通過當下善行改變未來命運。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年,第342頁。


四、現代用法與例句

  1. 用法:
    • 多用于解釋社會現象、人生際遇的因果關系;
    • 含勸誡意味,警示謹言慎行。

      例:他年輕時肆意揮霍,老來貧困潦倒,正是收因種果之理。

  2. 同義替換:

    因果報應、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95頁。


五、文化影響

該成語深刻融入中國民間倫理觀念,常見于戲曲、話本(如《醒世恒言》),成為道德教化的重要載體,反映傳統文化對“天道循環”的集體認知。

網絡擴展解釋

“收因種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ōu yīn zhǒng guǒ,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指了卻前緣,得到結果。舊時強調因果報應的觀念,即認為前因必然導緻相應的後果,與“收因結果”同義。


詳細解析

  1. 核心内涵
    該成語源自佛教因果思想,強調“前因決定後果”。例如,元代石德玉在《曲江池》第四折中寫道:“權做個收因種果”,暗含人生際遇的轉變與過往行為的關聯。

  2. 結構特點

    • 語法: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
    • 近義詞:收因結果、收園結果、收緣結果。
  3. 常見誤解
    部分解釋(如)将其引申為“努力與收獲的關系”,但權威來源(如漢典、搜狗百科)均明确其本義為因果報應,而非單純強調主觀努力。


使用示例


“收因種果”以因果邏輯為核心,多用于表達命運輪回或行為後果的必然性,需注意與類似諺語(如“種瓜得瓜”)的語義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巴嗒敗象白齋豹錢貝玑辮子筆腳參豫吃白酒傳雞逴龍出牙躭翫打斜洞宮東走迷鳳絲風絮粉繪否隔浮芥撫膺骨法國際法過藍荒怪驩嘩禍適鹄侍寄滅驚才絕豔炯思紀統可而立标淩并露次羅隱漫刺磨喝樂牧靡木球使者扭撚疲懶乞惆清嚴奇瑞邱索殺并施嫱失塗手教水澨俗耳天機不可洩露題本偷換王邸渦輪機仙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