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書的意思、夏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書的解釋

指記載 夏 代史事的書。《尚書》《禹貢》《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共四篇,舊亦稱《夏書》。近人多以《禹貢》為後人所作,《五子之歌》《胤征》為僞《古文尚書》《甘誓》可能本是《商書》的一部分。《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楊伯峻 注:“三句在今《尚書·益稷》。”《國語·周語上》:“《夏書》有之曰:‘衆非元後,何戴?後非衆,無與守邦。’” 韋昭 注:“《夏書》,逸《書》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夏書”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綜合參考權威辭書解釋如下:

一、字面釋義:指夏朝的曆史文獻或記載

指中國曆史上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的官方文獻或史冊。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釋為“記載夏代史事之書”。

例證:《左傳·昭公十二年》引述“《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即指夏代流傳的文獻。


二、典籍特指:《尚書》中的夏朝篇章

特指儒家經典《尚書》(《書經》)中記載夏朝史事的四篇文獻:

  1. 《禹貢》:記載大禹治水與九州地理劃分。
  2. 《甘誓》:夏啟讨伐有扈氏的誓師詞。
  3. 《五子之歌》:太康失國後其弟的諷喻詩。
  4. 《胤征》:胤侯征讨羲檄文。

    來源:《辭海》(第七版)定義:“《尚書》組成部分,含《禹貢》《甘誓》等篇。”

    注:部分學者認為《禹貢》成書于戰國,但傳統分類仍歸為夏代文獻。


三、引申意義:泛指上古曆史文獻

在廣義語境中,可代指中國早期文明的重要曆史文本。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例:“後世常以‘夏書’借指三代(夏商周)之典籍。”


文化價值

“夏書”作為中華文明最早的文獻載體之一,是研究夏朝政治制度、地理文化及思想觀念的核心史料,在曆史文獻學中具有奠基意義。其内容雖經後世整理,仍為追溯華夏文明源頭的重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夏書”是《尚書》中記載夏代史事的篇章統稱,其具體含義及學術争議如下:

  1. 基本定義
    傳統觀點認為,《夏書》包含《尚書》中的四篇文獻:

    • 《禹貢》:記載大禹治水與地理劃分
    • 《甘誓》:夏啟讨伐有扈氏的誓師詞
    • 《五子之歌》:太康失國後五位宗室子弟的哀歌
    • 《胤征》:胤侯征伐羲檄文
  2. 學術争議
    現代研究對部分篇章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 《禹貢》被普遍認為是戰國時期托古之作,内容反映後世地理認知;
    • 《五子之歌》《胤征》被判定為僞《古文尚書》内容;
    • 《甘誓》可能原屬《商書》,後被歸入夏代文獻。
  3. 曆史引用
    早期典籍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曾引《夏書》内容:“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此句現存于《尚書·益稷》篇,反映先秦時期對《夏書》的引用傳統。

注:陸遊《讀夏書》詩雖提及夏代史事,但屬文學創作,未提供詞義相關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補輯嗤毀擔隔夜憂道人頭搗蒜笃速速杜觯飛書烽鼓不息革心攻門貫索城顧拂顧惠瑰怪還精補腦黑丸鴻徽壞徹踐危佳聲津漈金辂脊索爛旰靈像柳甸門臉旻穹暖座硼隱偏列起勁奇倔勤動青楊巷秦聲祈望肉厘觞濫燒地卧,炙地眠稍禮燒埋生父食不兼味是凡獅子座爽朗嗣君送梅雨鎖邊胎胞特賣退倦屠僇晚熟未達一間下愛嫺麗閑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