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言的意思、膠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言的解釋

詭辯之言。《文選·左思<魏都賦>》:“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踰侈。” 張載 注:“ 李尅 書曰,言語辨聰之説,而不度於義者,謂之膠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膠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膠言”指詭辯、不切實際的言論,通常帶有牽強附會或強詞奪理的性質。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看似機敏但缺乏合理性的言辭混淆是非,例如《文選·左思<魏都賦>》中提到的“牽膠言而踰侈”,即用詭辯之言誇大事實。

2.詞源與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時期左思的《魏都賦》,張載在注釋中進一步解釋:“言語辨聰之說,而不度于義者,謂之膠言”,強調其脫離道義、僅憑巧辯的特點。這一用法也被後世學者如李尅(一說為戰國思想家)引用。

3.構詞與引申義

4.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膠言”屬于生僻詞,多用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學分析,例如批評某些邏輯混亂的詭辯觀點時,可形容為“膠言”。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魏都賦》及相關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膠言

膠言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丿)和“言”(讠),總共有11個筆畫組成。

膠言的來源并不确切,一種說法是膠言本意為粘合的言語,類似于“谄媚言辭”、“苦口良言”等含義。另一種說法是膠言原本指用膠黏劑粘合的文字,後來引申為“欺騙性的言語”。不論是哪種說法,膠言都帶有貶義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膠言的寫法是「膠言」。

古時的漢字寫法中,膠言的形狀稍有不同,寫作「膠訁」或「膠言」。

以下是一些關于膠言的例句:

  1. 他總是用膠言巧舌來欺騙别人。
  2. 不要被膠言所蒙蔽,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3. 這位政客以膠言糊弄了很多人,最後卻被揭穿并受到了懲罰。

與膠言相關的組詞有:

膠言的近義詞有:虛僞言辭、谄媚話、花言巧語。

膠言的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