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湜籍的意思、湜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湜籍的解釋

唐 代文學家 皇甫湜 與詩人 張籍 的并稱。 清 趙翼 《浙二子歌贈張仲雅程春廬兩孝廉》:“他年應并 坡 谷 傳,此日敢将 湜 籍 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湜籍”是唐代文學家皇甫湜與詩人張籍的并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二、人物背景

  1. 皇甫湜(約777-835年)
    唐代古文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師從韓愈,以文章奇崛著稱,主張“文以載道”,代表作有《答李生書》等。

  2. 張籍(約766-830年)
    中唐著名詩人,與王建并稱“張王樂府”,擅長以樂府詩反映社會現實,代表作《節婦吟》《秋思》等。

三、用法舉例

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如趙翼《浙二子歌贈張仲雅程春廬兩孝廉》中“此日敢将湜籍比”,借兩人類比當代文士的才華。

四、補充說明

“湜籍”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并稱,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喻義。如需更詳細的人物作品分析,建議查閱唐代文學專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湜籍的意思

《湜籍》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意指“流亡者”或“被迫離開家鄉的人”。它常用于表示遠離故土、背井離鄉的境遇,有一種深深的鄉愁和離别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湜籍》這個詞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湜”字的主部首是“水”,表示與水有關的意思,而“籍”字的主部首是“竹”,表示與竹子有關的意思。整個詞的總筆畫數是20畫。

來源和繁體

《湜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中。在繁體字中,它們的寫法是“濕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湜籍》這個詞在古代寫作“濕籍”,其中,“湜”字的水部寫作“氵”加“師”,表示水從師旁流淌而來的形象;“籍”字的竹部由“⺮”字和音符號“夂”組成,表示将竹子放置在一旁。

例句

1. 他遭受政治迫害,不得不背井離鄉,成為一名湜籍。
2. 雖然在外漂泊多年,他仍然懷揣着對故土的湜籍之情。

組詞

可以根據《湜籍》這個詞的意思和用法,組合出以下一些詞語:
1. 湜淚:流亡者流下的眼淚。
2. 湜思:對故土的思念和鄉愁。
3. 湜途:流亡者的旅途。
4. 湜人:流亡者。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離散、流亡、流離。
反義詞:歸鄉、回家、留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