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側注的意思、側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側注的解釋

(1).古冠名。《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 裴骃 集解:“ 徐廣 曰:側注冠一名高山冠, 齊王 所服,以賜謁者。” 唐 陸龜蒙 《潤州江口送人谒池陽衛郎中》詩:“山翁曾約舊交歡,須拂侯門側注冠。”

(2).液體從側面下6*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渭水》:“山下石穴,廣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懸波側注,漰渀震蕩,發源成川。”

(3).在旁邊寫上注文。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煩》:“如其間有文句虧缺者,細書側注於其右。”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側注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側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古冠名

指古代的一種冠帽,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史記·郦生陸賈列傳》提到“冠側注”,裴骃集解引徐廣注稱其為“高山冠”,由齊王所制,後賜予谒者佩戴。唐代陸龜蒙的詩中也有“側注冠”的描述,表明其作為禮儀服飾的用途。

二、液體從側面下注

描述液體從旁側流下的狀态,多用于自然景觀或水文記載。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渭水》記載:“水溢石空,懸波側注”,形容水流從山石縫隙中傾瀉而下的景象。

三、在旁邊寫上注文

指在正文旁添加注釋或批注的行為,屬于文獻注解方式。此義項雖在多個詞典中被提及,但具體用例較少,可能與古代抄寫、校勘文獻時的标注習慣相關。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的釋義,可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用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側注》是指在文章、書籍或文獻等作品中的旁注、注解或補充說明。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側注》的拆分部首是側(左邊的部首)和字(右邊的部首),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側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它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撰寫的《雙林寺銘》。之後,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文化、教育和學術領域。 繁體字:《側注》的繁體字為「側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側注》的漢字使用的是篆書,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 例句:這本書中,作者在每個章節的邊緣都加上了一些有關曆史事件的《側注》。 組詞:側載、側記、側旁。 近義詞:旁注、注釋、裹足不前。 反義詞:正文、本文、本體。 希望以上信息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樂意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