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墊底。謂襯托在下面。《紅樓夢》第九二回:“第一層是一個玻璃盒子,裡頭金托子,大紅縐綢托底,上放着一顆桂元大的珠子。”
(2).謂有底,有依托。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四七章:“聽到‘ 李悅 布置的’, 吳七 頓覺心裡托底,渾身都有了勁。”
“托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托底”既可描述物理支撐,也可表達風險保障或心理依托,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專業領域解析,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查字典、滬江詞典等)。
托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提供底線,支持基本生活。它的拆分部首為手和廣,總共有9個筆畫。
這個詞語來源于于中國北方方言,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形容養老保險或社會救濟等制度,為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的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在繁體字中,托底的寫法為「托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托底沒有出現,因為它是一個現代用語。
以下是一些關于托底的例句:
1. 政府将出台措施,保障貧困人口的生活,确保他們不會跌入托底。
2. 托底政策的實施,使得社會弱勢群體得到了更好的關懷。
一些和托底相關的詞語和短語包括:
1. 救濟金:提供給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的人的資金援助。
2. 底線:指最低要求或标準。
3. 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一些和托底相反或相對的詞語包括:
1. 水平線:指事物的中間或平均水平。
2. 上限:指不可逾越的最高限度。
托底是一個用于形容提供底線保障的詞語,旨在确保人們基本需要的得到滿足。它的拆分部首為手和廣,有9個筆畫。來源于中國北方方言,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在繁體字中寫作「托底」。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沒有出現托底,因為它是一個現代用語。一些和托底相關的詞語包括救濟金、底線和基本生活保障。與托底相反或相對的詞語有水平線和上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