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胶言的意思、胶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胶言的解释

诡辩之言。《文选·左思<魏都赋>》:“繆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踰侈。” 张载 注:“ 李尅 书曰,言语辨聪之説,而不度於义者,谓之胶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胶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胶言”指诡辩、不切实际的言论,通常带有牵强附会或强词夺理的性质。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看似机敏但缺乏合理性的言辞混淆是非,例如《文选·左思<魏都赋>》中提到的“牵胶言而踰侈”,即用诡辩之言夸大事实。

2.词源与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时期左思的《魏都赋》,张载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言语辨聪之说,而不度于义者,谓之胶言”,强调其脱离道义、仅凭巧辩的特点。这一用法也被后世学者如李尅(一说为战国思想家)引用。

3.构词与引申义

4.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胶言”属于生僻词,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古典文学分析,例如批评某些逻辑混乱的诡辩观点时,可形容为“胶言”。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魏都赋》及相关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胶言

胶言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丿)和“言”(讠),总共有11个笔画组成。

胶言的来源并不确切,一种说法是胶言本意为粘合的言语,类似于“谄媚言辞”、“苦口良言”等含义。另一种说法是胶言原本指用胶黏剂粘合的文字,后来引申为“欺骗性的言语”。不论是哪种说法,胶言都带有贬义的含义。

在繁体字中,胶言的写法是「膠言」。

古时的汉字写法中,胶言的形状稍有不同,写作「膠訁」或「膠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胶言的例句:

  1. 他总是用胶言巧舌来欺骗别人。
  2. 不要被胶言所蒙蔽,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这位政客以胶言糊弄了很多人,最后却被揭穿并受到了惩罚。

与胶言相关的组词有:

胶言的近义词有:虚伪言辞、谄媚话、花言巧语。

胶言的反义词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应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