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旆的意思、火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旆的解釋

亦作“ 火斾 ”。紅色的旌旗。 唐 李群玉 《涼公從叔春祭廣利王廟》詩:“海客斂威驚火旆, 天吳 收浪避樓船。”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歸朝》詩:“黌室青衿盡,渠門火旆揚。” 唐 黃滔 《秋色賦》:“昨日金輿,天子自西郊而迎入;此時火斾, 祝融 指南極以遄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火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含義

火旆指紅色的旌旗,字面由“火”(火焰)和“旆”(旗幟)組成。部分文獻中亦寫作“火斾”。

2.引申意義

在文學語境中,火旆常被用來比喻戰争的烽火或激烈的鬥争,通過火焰與旗幟的意象,烘托出戰場或沖突的激烈氛圍。

3.出處與例句

該詞多見于唐代詩文,例如:

4.權威性說明

權威詞典(如漢典)及文學研究資料均以“紅色旌旗”為核心釋義,而網絡釋義中關于“戰争烽火”的比喻屬于文學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火旆》的意思:

《火旆》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火焰燃燒的旗幟。在古代戰争中,火旆被用作軍隊的信號旗幟,用來指示軍隊的行動以及傳遞指令。火旆也象征着烽火戲諸侯的英勇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火旆》的拆分部首是火,筆畫數為5畫。

來源和繁體:

《火旆》在《康熙字典》中有收錄,一般認為它源于古人根據火焰形态所演變出的漢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火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漢字《火旆》的寫法稍有不同,曾有「火幨」、「火幓」等寫法。這些都是由于古代字形演變而來,現代使用的寫法是經過多次标準化和整理後的結果。

例句:

1. 他手持火旆,率領軍隊勇沖敵陣。 2. 烽火台上高高挂起了火旆,警告着國家即将面臨戰争的威脅。

組詞:

1. 烽火:指用來傳遞信號的火焰或火炬。 2. 旗幟:指象征一國或一組織的旗幟。

近義詞:

烽火、旗幟、标志

反義詞:

綏靖、妥協、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