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國 蜀 關羽 的美稱。《三國志平話》卷中:“ 張遼 在於廳下, 美髯公 問曰:‘ 徐州 是失?皇叔、 張飛 不知存亡。’”《三國演義》第二五回:“ 關公 奏曰:‘臣髯頗長,丞相賜囊貯之。’帝令當殿披拂,過於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為 美髯公 。”
(2). 朱仝 的綽號。 宋 龔開 《宋江三十六人贊》:“美髯公 朱仝 ;長髯鬱然,美哉豐姿。”《水浒傳》第五一回:“當牢節級卻是美髯公 朱仝 ,見發下 雷橫 來,也沒做奈何處。”
“美髯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胡須長而美觀的男性,尤其特指曆史上或文學作品中留有标志性長須的人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故事,可參考《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或《水浒傳》相關章節。
《美髯公》是指一個擁有漂亮胡須的男子。其中,“美”表示漂亮、美麗,“髯”表示胡須,“公”表示男子。
《美髯公》的部首拆分為:美(羊)+ 髟(發),其中“羊”是左部,表示動物,“發”是右部,表示頭發。根據部首拆分,“美髯公”的總筆畫數為11。
《美髯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小說《西遊記》中的角色。“美髯公”是書中豬八戒的别稱,他擁有一頂美麗的胡子。此後,“美髯公”一詞逐漸成為形容帶胡須的男子的代稱。
《美髯公》的繁體寫法為「美髯公」。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對于《美髯公》一詞的表達,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不同時期和不同書法家可能會出現一些細小的變化,但總體來說,其含義和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1. 他長得像個《美髯公》,胡子濃密而漂亮。
2. 他留了一臉的胡子,變成了一位真正的《美髯公》。
3. 那位老先生的胡須真是太漂亮了,簡直就是個《美髯公》。
美須、髯毛、公子
英俊的男子、胡須秀氣的男子
秃頂、光溜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