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應;奉送。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寵臣貴戚,州郡世家,每有喪葬,都官屬縣,各當遣吏齎奉,車馬帷帳,貸假待客之具,競為華觀。”
2.攜帶。《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四年》:“二月丙申,遣内侍齎奉宸庫銀三萬兩下 陝西 ,博糴穀麥,以濟飢民。”
齎奉(jī fèng)是“赍奉”的異體字,現代規範用字為“赍奉”。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如下:
恭敬地攜帶并進獻財物或禮品:指懷着敬意将物品(通常是貴重之物)送達并呈獻給特定對象(如尊長、君主、神明等)。其行為本身包含“攜帶”與“恭敬呈獻”兩層意思。
強調行為的莊重與正式性:“赍奉”通常用于描述較為正式、莊重或禮儀性的進獻場合,區别于一般的“送”或“給”。
“齎奉”(赍奉)意指懷着敬意攜帶并呈獻(財物、禮品等),是一個帶有莊重、正式色彩的古漢語動詞,常用于描述向上級、尊長或神明進獻物品的行為。其核心在于表達“恭敬地送達并獻上”。
“齎奉”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可分為以下兩類:
供應、奉送
該含義源自漢代王符的《潛夫論·浮侈》,文中描述貴族喪葬時“各當遣吏齎奉,車馬帷帳”,指官員攜帶財物等物資奉送或供應給喪家。此用法強調對物品的“贈送”或“供給”行為。
攜帶、捧持
在明清文獻中,“齎奉”多指“捧持”或“攜帶”。例如《西遊記》提到“秦廣王賫奉表文進上”,《長生殿》中“賫奉璽冊,傳位太子”,這裡的“賫奉”與“齎奉”為異體字,均表示恭敬地手持或傳遞重要物品。
由于該詞現已罕用,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注解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分析。
白丁俗客榜期壁壘森嚴不中訾潮信池魚林木傳看刺柏大程打格子大颢達羅毗荼人大築東觀續史防限範先飛鷹走犬風笙伏地聖人高趣歌仔戲還腳號脈歡樂胡嘗佳制解乏潔靜诘質跼蹙峻坂口唾庫金昆駼欄籠冷心冷面聯延流體洛閩門診部面涅銘飨拟人戚寵清邵邛崃秋放囚絷弱水散火上之回審究麝香缡十二律筮驗彤廷狹路霄雿小污奚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