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折的意思、膠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折的解釋

語本《漢書·晁錯傳》:“欲立威者,始於折膠。” 顔師古 注引 蘇林 曰:“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常以為候而出軍。”後因以“膠折”指秋高氣爽,宜于行軍之時。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全兵值月滿,精騎乘膠折。” 宋 楊億 《駕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膠折之候,輙為鳥舉之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膠折”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典故的詞彙,其含義與季節、行軍時機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秋高氣爽、適合行軍作戰的時節。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利用秋季氣候特點進行軍事行動的最佳時機。


二、出處與典故

  1. 核心來源:
    出自《漢書·晁錯傳》:“欲立威者,始于折膠。”顔師古注引蘇林解釋:“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為候而出軍。”

    • 背景:古代制弓多用動物膠黏合,秋季幹燥時膠質變硬易折,此時弓弩性能最佳,匈奴常趁此季節發動戰争。
  2. 引申邏輯:
    以“膠折”代指秋季氣候幹燥、弓弩強韌的狀态,進一步引申為軍隊可利用的有利時機。


三、用法示例

  1. 唐代虞世南《從軍行》:
    “全兵值月滿,精騎乘膠折。”

    • 描述軍隊在秋高氣爽時出征的場景。
  2. 宋代楊億《駕幸河北起居表》:
    “敢因膠折之候,辄為鳥舉之謀。”

    • 借“膠折”暗示選擇有利時機謀劃軍事行動。

四、字義分解


“膠折”是古代軍事術語與文學意象的結合,既反映自然氣候對戰争工具的影響,也體現古人對天時地利的戰略考量。現代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需結合原文理解其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膠折

膠折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組,由膠和折兩個字組成。

膠字的部首是月,總筆畫數為10劃。它是一個表示膠黏物質的字。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最早的形狀是兩個人手拉着一條皮帶的樣子,表示人們用皮革制作膠黏物質的方法。在繁體字中,膠的寫法為膠。

折字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7劃。它是一個表示折疊、彎曲、折斷等動作的字。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早期的形狀是一個手持兩根竹子,表示折斷竹子的動作。在繁體字中,折的寫法為摺。

膠折的意思

膠折這個詞組的意思指的是使用膠黏物質進行折疊、粘貼等操作的行為。它可以形容某些材料或紙張通過使用膠水進行折疊,增加其強度和穩定性。

例句

1. 她用膠折了一張紙,做成了一個漂亮的手工花。
2. 這本書的封底被膠折住了,需要小心撕開。

組詞

1. 膠水:指的是一種黏性很強的液體材料,用于粘合各種材料。
2. 膠帶:指的是一種寬而薄的帶狀物,由膠黏材料制成,常用于封口、粘貼等。
3. 折疊:指的是将物體彎曲或折斷,使其形成有規則的形狀。
4. 折紙:指的是将紙張進行折疊,創造出各種圖案和造型。

近義詞

粘貼、折疊、貼合、黏合。

反義詞

拆開、分解、松散、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