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牛、馬及人行走的小徑。《周禮·地官·遂人》“遂上有徑” 唐 賈公彥 疏:“自然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是以《春秋》有牽牛蹊,蹊即徑也。”
“牽牛蹊”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和解釋如下:
指供牛、馬及人行走的小徑,即狹窄的田間小路。該詞源自古代農業社會,描述牲畜與人在耕作中形成的路徑。例如《周禮·地官·遂人》的注釋提到“牽牛蹊”即“徑”,指自然形成、僅容步行的小道( )。
唐代賈公彥在《周禮》疏中解釋:“自然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是以《春秋》有牽牛蹊,蹊即徑也。”說明其與古代農耕生活的直接關聯(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指引方向”的比喻義,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後起的解釋。
“牽牛蹊”原指農耕中形成的狹窄路徑,讀音和釋義需結合古籍與現代用法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左傳》等典籍(來源詳見、3、7-9)。
《牽牛蹊》是指用牛來拉犁的田間小路,也可以引申為一種艱難曲折的道路或困境。
《牽牛蹊》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牜、虍、足,總共有18畫。
《牽牛蹊》是漢字詞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繁體中,牽牛蹊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牽牛蹊的寫法并不完全與現在相同。它的古代寫法如下:
繁體:牽牛蹊
1. 他居住在一個偏僻的村莊,每天早上都要走過一條漫長而泥濘的牽牛蹊。
2. 探險者們走進了山谷,而在前面隻有一條陡峭而危險的牽牛蹊。
1. 牽牛:指用繩子将牛拴住。
2. 蹊跷:指情況奇特或可疑。
3. 田螺蹊:指在田地裡的蜿蜒小道。
1. 曲折:指道路或情節異常複雜,變化多端。
2. 彎曲:形容彎彎曲曲,不直線。
3. 蜿蜒:形容彎曲而延伸。
1. 直線:指沒有彎曲的直路。
2. 平坦:指沒有隆起或凹陷的地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