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錦鄣 ”。錦步障。 唐 王勃 《春思賦》:“錦障縈山,羅幃照野。” 宋 宋祁 《送郭太保知相州》詩:“黼帳三雲清曉别,錦鄣千騎上頭迎。” 戴望舒 《我用殘損的手掌》詩:“春天,堤上花如錦障。”參見“ 錦步障 ”。
“錦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用錦緞制成的屏障(即“錦步障”),主要用于古代貴族出行時遮擋風塵或視線。部分文獻中亦寫作“錦鄣”,屬于異體字現象。
2. 曆史用例
3. 現代引申義
戴望舒在《我用殘損的手掌》中寫道“堤上花如錦障”,将繁花盛開的景象比喻為錦障,擴展了詞彙的文學意境。
4. 相關概念
“錦步障”是其全稱,特指以錦緞制作的移動屏障(《漢語大詞典》釋義見),常見于古代文獻對貴族生活的描述。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詩歌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6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錦障》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某物華麗、美麗逼人的狀态或景象。
《錦障》的拆分部首是金(jīn)和隹(zhuī),共計14個筆畫。
《錦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史記·張釋之榜》一文中。錦障原指彩帷鋪設在道路兩旁的情景。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形容華麗、美麗的意思。
《錦障》的繁體字為「錦障」。
在古時候,「錦障」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不過,基本上和現代寫法相似。
1. 晚霞映照下,山頂的廟宇真是錦障一般的美麗。
2. 這條河岸邊栽滿了花草,春天來了,景色簡直像是一幅錦障畫。
錦繡、錦衣、錦雞、錦瑟
絢麗、豔麗、華美、美妙
樸素、平庸、簡陋、寒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