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胶折的意思、胶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胶折的解释

语本《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 匈奴 常以为候而出军。”后因以“胶折”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宋 杨亿 《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輙为鸟举之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胶折”是一个源自古代军事典故的词汇,其含义与季节、行军时机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秋高气爽、适合行军作战的时节。该词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利用秋季气候特点进行军事行动的最佳时机。


二、出处与典故

  1. 核心来源:
    出自《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于折胶。”颜师古注引苏林解释:“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

    • 背景:古代制弓多用动物胶黏合,秋季干燥时胶质变硬易折,此时弓弩性能最佳,匈奴常趁此季节发动战争。
  2. 引申逻辑:
    以“胶折”代指秋季气候干燥、弓弩强韧的状态,进一步引申为军队可利用的有利时机。


三、用法示例

  1. 唐代虞世南《从军行》: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 描述军队在秋高气爽时出征的场景。
  2. 宋代杨亿《驾幸河北起居表》:
    “敢因胶折之候,辄为鸟举之谋。”

    • 借“胶折”暗示选择有利时机谋划军事行动。

四、字义分解


“胶折”是古代军事术语与文学意象的结合,既反映自然气候对战争工具的影响,也体现古人对天时地利的战略考量。现代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需结合原文理解其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胶折

胶折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组,由胶和折两个字组成。

胶字的部首是月,总笔画数为10划。它是一个表示胶黏物质的字。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最早的形状是两个人手拉着一条皮带的样子,表示人们用皮革制作胶黏物质的方法。在繁体字中,胶的写法为膠。

折字的部首是手,总笔画数为7划。它是一个表示折叠、弯曲、折断等动作的字。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早期的形状是一个手持两根竹子,表示折断竹子的动作。在繁体字中,折的写法为摺。

胶折的意思

胶折这个词组的意思指的是使用胶黏物质进行折叠、粘贴等操作的行为。它可以形容某些材料或纸张通过使用胶水进行折叠,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例句

1. 她用胶折了一张纸,做成了一个漂亮的手工花。
2. 这本书的封底被胶折住了,需要小心撕开。

组词

1. 胶水:指的是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材料,用于粘合各种材料。
2. 胶带:指的是一种宽而薄的带状物,由胶黏材料制成,常用于封口、粘贴等。
3. 折叠:指的是将物体弯曲或折断,使其形成有规则的形状。
4. 折纸:指的是将纸张进行折叠,创造出各种图案和造型。

近义词

粘贴、折叠、贴合、黏合。

反义词

拆开、分解、松散、解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