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賢如渴的意思、求賢如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賢如渴的解釋

慕求賢人,如渴思飲。形容求賢心情十分迫切。《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封墓軾閭,以光賢哲。” 宋 陳亮 《上光宗皇帝鑒成箴》:“ 壽皇 履位,求賢如渴。”亦作“ 求賢若渴 ”。《明史·锺同傳》:“陛下求賢若渴,而大臣之排抑尤甚,所舉者率多親舊富厚之家。” 清 惜秋旅生 《維新夢·建路》:“有 外山王 不獨求賢若渴,而且從善如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求賢如渴"是漢語中常用的四字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尋求賢能之士的急切程度如同口渴時渴望飲水。該成語由兩個語素複合構成:"求賢"指尋求德才兼備之人,"如渴"則通過比喻強調迫切性,其語法結構屬于偏正關系,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領導者對人才的重視态度。

從語義演變角度分析,該成語可追溯至南朝史學家範晔《後漢書》"昔公孝謀寡,而欲帥厲鞫旅……此乃陛下渴求賢俊"的記載,後經唐代房玄齡在《晉書》中提煉為"求賢如渴"的固定表達。值得注意的是,成語在實際使用中存在"求賢若渴"的變體形式,二者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認定為等義異形詞。

該成語的現代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組織管理領域,《中華成語大辭典》特别指出其多用于描述企業管理者招攬人才時的積極态度,或政府機關選拔幹部時的開放姿态。在語法功能上,既可作為謂語強調行動(如"公司領導求賢如渴"),也可作為定語修飾人才政策(如"制定求賢如渴的引進計劃")。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考證其衍生脈絡時強調,該成語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尚賢""禮士"的價值取向,與《孟子·公孫丑上》"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哲學思想存在語義關聯。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提醒,使用時應區分其與"思賢如渴"的細微差異,前者側重外在行動,後者偏重内心活動。

網絡擴展解釋

“求賢如渴”是漢語成語,形容尋求賢才的迫切心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唐代魏征在《十漸不克終疏》中引用:“貞觀之初,求賢如渴。”

  2. 近義關聯
    “求賢若渴”(qiú xián ruò kě)與之含義相同,如《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提及:“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


使用場景


相關擴展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傍亮包羞忍恥鹎鵊逼人太甚比俗簸行不得其死蠶繭翠霧丹秫盜取敦處訛謬發迹變泰紡磚翻衾倒枕沸海豐屋之戒分夜鐘負恫高談咣當孤照華薦畫龍不成反為狗荒弊徽政婚族鑒真極目遠望敬謹鏡月刳脔柳圈鸾旃露書旅居宓戲旁族乾謝凄感輕財好士親姻區甸禳田融朗若有所失三分鼎足篩落賞田勝會聖問市署石牐順過飾非死身分隨方就圓燙洗小娘瞎淘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