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醮禳的意思、醮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醮禳的解釋

設醮禳解。《宋史·王禹偁傳》:“州境二虎鬥,其一死,食之殆半。羣雞夜鳴,經月不止。冬雷暴作 禹偁 手疏引《洪範傳》陳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馹勞問,醮禳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甯》:“﹝ 王子服 ﹞垂頭而睡,不語亦不食。母憂之。醮禳益劇,肌革鋭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醮禳是中國古代宗教儀式中的複合概念,由“醮”與“禳”兩個祭祀行為構成。《漢語大詞典》将“醮”定義為設壇祭神的禮儀活動,特指道士為祈福消災舉行的法事[來源1];而“禳”則專指通過祭祀手段消除災殃的巫術行為,見于《周禮》記載的“掌以時招梗會禳之祝號”[來源2]。

該詞在道教典籍中呈現完整的儀式形态,如《道藏·醮儀篇》載:“凡醮禳之法,需備三牲、設五方,以符咒通神明”[來源3]。其功能包含禳解星宿災厄、驅除疫病、祈求豐收等多重目的,明代《永樂大典》收錄的《醮禳儀軌》詳述了步罡踏鬥、焚表上章等科儀程式[來源4]。

從詞源演變角度考察,“醮禳”在宋元話本中已作為固定詞組使用,如《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回所述“請道士建醮禳解”,印證了該儀式在民間信仰中的實踐脈絡[來源5]。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禳從示,與祭祀相關;醮從酉,取酒祭之義”,揭示出二字在形義層面的祭祀關聯性[來源6]。

網絡擴展解釋

“醮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通過設壇祭祀、祈禱神靈以禳解災禍的宗教或迷信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醮禳”由“醮”和“禳”組成:

    • 醮(jiào):原指古代祭祀禮儀,後特指道教設壇祭神的儀式。例如《漢書·郊祀志》提到“醮祭”神明以祈福消災。
    • 禳(ráng):意為通過特定儀式消除災禍或邪祟,如《周禮》中記載的“禳災”習俗。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宋史·王禹偁傳》記載,王禹偁曾因災異現象“手疏引《洪範傳》陳戒”,并自劾過失,後朝廷“醮禳之”。
    • 《聊齋志異·嬰甯》提到王子服因情志郁結緻病,其母“醮禳益劇”,試圖通過祭祀緩解病情。
  3. 用途與演變
    這一活動常見于古代應對自然災害、疾病或異常現象時,融合了道教儀式與民間信仰。例如:為火災後消災設壇(),或為驅疫施藥配合祭祀()。隨着時代發展,其迷信色彩逐漸淡化,現代多見于民俗研究或特定宗教儀式中。

  4. 文化關聯
    “醮禳”體現了古人“天人感應”觀念,認為災禍可通過虔誠儀式與神明溝通化解,是研究古代宗教、民俗的重要切入點。

别人正在浏覽...

包氏父子畚土布散喘汗當坊登位椴樹對立統一規律肥溜溜非驢非馬風謗風檢分宵達曙膚學幹白歌黍溝通衮華孤冢擐甲揮金如土婚戚介殻急方計筴錦官靜言令色經營慘淡矜念進言酒城郡國舉正磕頭撞腦老耆厽砢立業安邦馬六甲海峽摸拓排患解紛泮林骈蕃片時罴卧乾象曆起店親事官熱糊肉餡餅軟柔柔山夷沈愈肆通算事夙禀速化唐環鲀科亡靈王青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