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散的意思、布散的詳細解釋
布散的解釋
(1).散布;傳布。《釋名·釋天》:“夏曰昊天,其氣布散,皓皓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紀》:“皦其篇供稱布散妖書,見面上票籤有‘國本攸關’四字。”《東周列國志》第一○二回:“密遣細作至 魏 ,訪求 晉鄙 之黨,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
(2).離散。《大戴禮記·用兵》:“﹝ 夏桀 、 商紂 ﹞殺戮無罪,不祥於天,粒食之民,布散厥親,疏遠國老,幼色是與,而暴慢是親。”
(3).分施。《元史·王約傳》:“俸祿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貧士。”
閑散自在。 漢 王充 《論衡·書解》:“案古作書者,多位布散槃解;輔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為也。”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散的解釋 散 à 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散。解散。渙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給:散布。散發(?)。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悶(坣 )。 解雇:他幹的不好,讓那家飯店給散了。 集聚 散 ǎ 沒有約束,
網絡擴展解釋
“布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可具體解析:
-
散布;傳布
指廣泛傳播或分散到各處。例如:
- 《釋名·釋天》提到“夏曰昊天,其氣布散,皓皓也”,形容夏季氣息的彌漫。
- 《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布散流言”即指散布謠言。
- 《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也記載通過“布散流言”達到政治目的。
-
離散;分散
表示事物或人群的分離、散開。如:
- 《大戴禮記·用兵》描述夏桀、商纣暴政導緻民衆“布散厥親”,即親人離散。
-
分施;分發
指将財物或資源分配給他人。例如:
- 《元史·王約傳》記載其将俸祿“布散姻族,外及貧士”,體現慷慨分施的行為。
其他說明:
- “布散”與“佈散”為異體字關系,後者在《紅樓夢》第五回中用于描述“布散相思”。
- 現代使用中,“布散”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日常口語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3、5)。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散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把東西分散或散開。它的拆分部首是“廣”和“巾”,總共有6個筆畫。布散的來源是由表示寬闊的“廣”和表示布帛的“巾”組合而成的。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佈散」。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還是由部首組合而成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布散的例句:
1. 他把桌上的書籍布散在房間的每個角落。
2. 這個煙花在空中布散出絢麗的色彩。
3. 奶奶在院子裡布散了一些鳥食,吸引了很多小鳥來覓食。
與布散相關的組詞包括散布、分散、解散等。這些詞與布散的意思相近,表示将物體或人員分散開來。
反義詞可以是集中、聚攏等,表示将物體或人員集中在一起。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