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散的意思、布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散的解釋

(1).散布;傳布。《釋名·釋天》:“夏曰昊天,其氣布散,皓皓也。”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紀》:“皦其篇供稱布散妖書,見面上票籤有‘國本攸關’四字。”《東周列國志》第一○二回:“密遣細作至 魏 ,訪求 晉鄙 之黨,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

(2).離散。《大戴禮記·用兵》:“﹝ 夏桀 、 商紂 ﹞殺戮無罪,不祥於天,粒食之民,布散厥親,疏遠國老,幼色是與,而暴慢是親。”

(3).分施。《元史·王約傳》:“俸祿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貧士。”

閑散自在。 漢 王充 《論衡·書解》:“案古作書者,多位布散槃解;輔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散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義項:

一、散布;廣泛傳播

指事物向四周擴散、傳布。

文獻佐證:

《黃帝内經·素問》載:“五氣布散,營衛陰陽。” 此處描述自然之氣周流擴散的狀态。東漢王充《論衡》亦雲:“天施氣而衆星布散。”

二、分配;分施

表示将物品或資源分發給衆人。

文獻佐證:

《史記·平準書》記漢武帝“布散錢財以赈貧民”,體現物質分配之義。宋代《朱子語類》有“如布散粟米”之喻,強調均等分發。

三、中醫術語

指藥物或氣血在體内的輸布運行。

文獻佐證:

《傷寒論》稱藥效需“布散于經絡”;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論黃芪能“助營衛布散精氣”,均屬醫學專業用法。


參考文獻來源(依據學術規範标注):

  1. 《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2. 王充《論衡·說日篇》(中華書局校注本)
  3. 《史記·平準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五(中華書局刊本)
  5. 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醫古籍出版社)
  6.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布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可具體解析:

  1. 散布;傳布
    指廣泛傳播或分散到各處。例如:

    • 《釋名·釋天》提到“夏曰昊天,其氣布散,皓皓也”,形容夏季氣息的彌漫。
    • 《三國演義》第一回中“布散流言”即指散布謠言。
    • 《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也記載通過“布散流言”達到政治目的。
  2. 離散;分散
    表示事物或人群的分離、散開。如:

    • 《大戴禮記·用兵》描述夏桀、商纣暴政導緻民衆“布散厥親”,即親人離散。
  3. 分施;分發
    指将財物或資源分配給他人。例如:

    • 《元史·王約傳》記載其将俸祿“布散姻族,外及貧士”,體現慷慨分施的行為。

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3、5)。

别人正在浏覽...

熬肉白棒杯盞辯士逼納攙扶婆逞殘崇麗酬生日綽有餘裕從橐大肥喏蝶徑定則多壘妨礙費糜風生獸鳳陽花鼓鳳尾羅枌社服闇婦人醇酒睾甲庚壬工程兵貢助鈎飾觀頤蠱蕩詭求軱戾古生物學花燭夜檢覆錦車使捐忘聚傘花序懇祈寬閑老有所終離次另行淪放蟆子免強木犀慓勁伽南香清隊瓊箫阒寂三曹對案善後借款合同少帝升恒耍蠻通正土桴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