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象曆的意思、乾象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象曆的解釋

我國古代的一種曆法。 東漢 末 劉洪 所制。自 三國 吳 黃武 二年頒行,采用至 吳 亡。參閱《晉書·律曆志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乾象曆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曆法之一,由東漢天文學家劉洪于公元206年(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創制。其名稱與内涵解析如下:


一、名稱釋義


二、曆法核心内容

  1. 首創定朔算法:

    首次引入“月行遲疾”(月球不均勻運動)概念,通過修正朔望月長度,使朔日(每月初一)計算更符合實際天象,解決了傳統曆法中長期存在的日期誤差問題 。

  2. 近點月與交點月測算:

    精确測定月球繞地軌道的近地點周期(近點月為27.5546日)與黃白交點退行周期(交點月為27.2122日),為後世日月食預測奠定基礎 。

  3. 回歸年長度優化:

    将一回歸年定為365.2462日(今測值365.2422日),精度遠超此前曆法,誤差僅6分鐘 。


三、科學意義與影響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陳美東. 《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 科學出版社, 2003.(闡述乾象曆的數學模型與曆史地位)
  2. 《後漢書·律曆志》.(原始文獻載劉洪“考論月行,作《乾象曆》”)
  3. 曲安京. 《中國曆法與數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分析乾象曆的定朔算法及誤差修正)

乾象曆以“觀測天象,數理推演”為核心,不僅是漢代天文智慧的結晶,更開創了曆法計算的新紀元,其科學價值被曆代史籍與現代天文學史研究共同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乾象曆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曆法,由東漢天文學家劉洪于公元206年編撰完成,後經三國時期吳國阚澤注解并推行,自黃武二年(223年)起實施至吳亡(280年)。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乾象曆名稱中的「乾象」指天象變化,體現了該曆法以天文觀測為基礎的特點。該曆法在曆史上首次引入多項創新算法:

  1. 近點月計算:精确測定月球的近點月周期為27.5508日,并發現月球的近地點進動現象(每近點月進動約3°4′);
  2. 定朔算法:改進傳統平朔法,通過考慮月球運行速度不均勻性來推算朔日,使日月食預測更精準;
  3. 回歸年與朔望月參數:回歸年取365$frac{145}{589}$日(約365.2462日),朔望月取29$frac{773}{1457}$日(約29.53054日),精度超越同時期的四分曆。

二、曆史背景

三、學術意義

乾象曆被《晉書·律曆志》評價為「轉精密矣」,标志着中國古代曆法從經驗模式轉向數理推算的重要轉折,其定朔算法為後世曆法(如祖沖之《大明曆》)奠定基礎。

注意:将「乾象」誤解為《易經》概念,實際該名稱源于天象觀測(參考),需以曆法專業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抱粗腿蔽橹不得要領糙米長尾先生查驗春濃純氣殚微倒下大願力惡垜方輿風鑽幹婚隔搔冠冕歸鞍瑰才孩弄河朔烘柿胡謅八扯價婦捷業金藏雲金褭蹄客疾空窦刳胎焚郊冷鼻凹連軒率教梅香滅身摹樁拼合強食恰恰相反诠疏日昃旰食軟弱燒錢紙殺收識微知着爽暢夙夕太清貪得無厭鞺鞑天式吐茵外耳萬死猶輕挽掖為行五申三令絃歌系風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