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遽的意思、邊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遽的解釋

指邊境警報。遽,驿車。古時以邊地的驿車傳遞警報,故稱。《國語·吳語》:“ 吳 晉 争長未成,邊遽乃至,以 越 亂告。” 韋昭 注:“遽,傳也。” 唐 李商隱 《城上》詩:“邊遽稽天讨,軍須竭地征。”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鹹淳三事》:“ 鹹淳 癸酉夏,邊遽日聞,既而 襄州 失守,朝野震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遽"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與邊疆軍事通訊相關。《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邊境的驿傳",特指古代用于傳遞軍情政令的官方郵驿系統。詞義可拆解為:

  1. 構詞溯源:"邊"指代疆界地域(如《左傳·成公十三年》"邊鄙不聳"),"遽"原指驿車(《說文解字》釋為"傳也"),二字組合強化了地理空間與信息傳遞的關聯性。
  2. 功能指向:在《周禮·秋官》記載的"行夫掌邦國傳遽"制度中,邊遽承擔着烽火台、驿站接力等軍事通訊職能,屬于古代"五百裡加急"信息傳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文學延伸:宋代詩詞中可見其引申用法,如陸遊《賀周丞相啟》"邊遽日至"的表述,已擴展為邊疆動态信息的代稱。

該詞在現代《辭源》《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中均被列為曆史詞彙條目,建議專業研究者可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2023修訂版)第87頁進行深度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邊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解釋

邊遽(拼音:biān jù)指邊境警報。其中,“遽”指驿車,古代通過邊地的驿車快速傳遞緊急軍情,故稱“邊遽”。這一含義在《國語·吳語》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如:“吳晉争長未成,邊遽乃至,以越亂告。”(韋昭注:“遽,傳也。”)。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義構成:

    • 邊:指邊疆、邊境。
    • 遽:本義為驿車,引申為急速傳遞。古代邊境遇敵襲時,通過驿車快速傳遞警報,因此“邊遽”成為邊境緊急軍情的代稱。
  2. 文獻例證:

    • 唐代李商隱《城上》詩:“邊遽稽天讨,軍須竭地征。”
    •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鹹淳癸酉夏,邊遽日聞,既而襄州失守。”

三、引申含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3)提到“邊遽”可引申為“行動迅速”,并關聯曆史典故(如李膺作戰迅猛)。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擴展解釋,需謹慎使用。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李商隱詩集》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口暗櫃安心八觀白記霸說北極圈筆記小説閉口捕舌比丘鸧金慘陰常态嘲難乘邊成龍雠訂觸手生春多謀少斷放釋氛埃蜂旗符勅府官附郭腐衣感寓告禮革留號房黃昏湯活茬霍嚓胡髭口頰廖亮劉海蟾栊門賣大號眉下添眉迷疊捏着鼻子讴頌譜敍求采泉客珠神越詩家三昧使馬鄂倫春時運逃竄填塞甜冤對貼體霆駭痛不可忍統購銅壺門土滿霄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