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遽的意思、邊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遽的解釋

指邊境警報。遽,驿車。古時以邊地的驿車傳遞警報,故稱。《國語·吳語》:“ 吳 晉 争長未成,邊遽乃至,以 越 亂告。” 韋昭 注:“遽,傳也。” 唐 李商隱 《城上》詩:“邊遽稽天讨,軍須竭地征。”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鹹淳三事》:“ 鹹淳 癸酉夏,邊遽日聞,既而 襄州 失守,朝野震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邊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解釋

邊遽(拼音:biān jù)指邊境警報。其中,“遽”指驿車,古代通過邊地的驿車快速傳遞緊急軍情,故稱“邊遽”。這一含義在《國語·吳語》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如:“吳晉争長未成,邊遽乃至,以越亂告。”(韋昭注:“遽,傳也。”)。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義構成:

    • 邊:指邊疆、邊境。
    • 遽:本義為驿車,引申為急速傳遞。古代邊境遇敵襲時,通過驿車快速傳遞警報,因此“邊遽”成為邊境緊急軍情的代稱。
  2. 文獻例證:

    • 唐代李商隱《城上》詩:“邊遽稽天讨,軍須竭地征。”
    •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鹹淳癸酉夏,邊遽日聞,既而襄州失守。”

三、引申含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3)提到“邊遽”可引申為“行動迅速”,并關聯曆史典故(如李膺作戰迅猛)。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擴展解釋,需謹慎使用。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李商隱詩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遽: 邊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邊界,邊緣,也可以指快速,急速,迅速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邊遽的拆分部首是辵(辶),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邊遽是一個由辶部和巨部組成的漢字,它的意思和寫法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造字原理。在繁體中,邊遽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為“邊遽”。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例句: 古時漢字寫法中,邊遽沒有出現,它是現代漢字的構造和使用。下面是一個例句: 他邊遽地跑來跑去,看上去很忙碌。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邊疆、邊緣、行遙、逸遙、疾馳。 近義詞:疾速、飛速、迅疾、飛躍。 反義詞:緩慢、遲緩、安穩、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