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頌的意思、讴頌的詳細解釋
讴頌的解釋
歌頌。
出處:
《南齊書·海陵王紀》:“太傅 宣城王 胤體 宣皇 ,鐘慈 太祖 ,識冠生民,功高造物,符表夙著,讴頌有在,宜入承寶命,式甯宗祏。”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待紳士》:“且從來草茅讴頌,本出肺腸。”
陳三立 《清贈光祿大夫特用知府張君墓表》:“委治 廣濟 堤工,犯百難禦水,竟其功,民讴頌之,號 張公堤 。”
詞語分解
- 讴的解釋 讴 (謳) ō 歌唱:讴歌(歌頌,贊美)。 民歌:“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讴。”讴謠。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頌的解釋 頌 (頌) ò 贊揚:頌揚。歌頌。頌詞。贊頌。頌古非今。 以頌揚為内容的文章或詩歌:祖國頌。青春頌。 祝願:祝頌。敬頌大安。 中國周代祭祀時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詞有些收在《詩經》裡面,分“周頌”、“魯頌
專業解析
讴頌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讴”和“頌”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常用于表達對人物、功績或美好事物的贊美與傳揚。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單字釋義
- 讴(ōu)
指歌唱,特指無伴奏的清唱或民間歌謠。引申為用歌聲贊美、傳誦。如《說文解字》釋:“讴,齊歌也。”
- 頌(sòng)
本義為祭祀時贊頌神靈或君王的詩文(如《詩經》中的“三頌”),後泛指以莊重語言表達稱揚、敬仰之情。如《文心雕龍》載:“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二、合成詞義
讴頌結合二字核心含義,指:
- 通過歌詠或詩文等形式公開贊美,強調以藝術化、儀式化的方式表達崇敬與傳揚。
- 多用于稱頌偉人功業、高尚品德或重大成就,帶有莊重、隆重的感情色彩。
- 例:古籍中常見“讴頌聖德”“萬民讴頌”等表述,體現集體性的稱揚與紀念。
三、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禮樂文化精神:
- 源于《詩經》的“風雅頌”傳統,将社會性贊美儀式化。
- 反映儒家“美教化,移風俗”的思想,通過藝術形式傳播道德典範(參考《毛詩序》)。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讴”“頌”的釋義及用例分析。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關于“讴”的訓诂。
- 《文心雕龍·頌贊》(南朝·劉勰)對“頌”體文學功能的論述。
- 《詩經》中的頌詩體例與文化功能研究(中華書局整理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經典文獻及權威辭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讴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讴頌”指以歌唱或文學形式表達對人或事物的高度贊美與歌頌。它強調情感的真摯性和表達的熱烈性,常用于形容對傑出人物、重大成就或崇高精神的贊美。
二、詞源與結構
- 構詞解析:
“讴”本義為歌唱(如“讴歌”),“頌”指稱頌或贊美的文體(如《詩經》中的“頌”)。組合後形成合成詞,強化了贊美的藝術性和儀式感。
- 曆史用例:
《南齊書·海陵王紀》中記載“謳頌有在”,指對宣城王的功績進行歌頌;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描述“草茅謳頌”,體現民間自發贊美的特性。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記載帝王功績或重大事件,如《南齊書》中的官方贊頌。
- 文學創作:常見于詩詞、碑文等文體,如陳三立《張君墓表》中以“民謳頌之”贊揚治水功績。
- 現代語境:適用于對傑出人物或社會貢獻的褒揚,如“讴頌英雄事迹”。
四、補充說明
- 情感色彩:帶有莊重、崇敬的語體色彩,區别于普通稱贊。
- 近義關聯:與“歌頌”“頌揚”含義相近,但“讴頌”更強調通過藝術形式(如詩歌、音樂)表達。
若需查看具體古籍用例或擴展近義詞,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尺無枝超奇箠楚春至挫強丹書鐵券地平坐标系發疾方軒凡碌諷動烽狼負畔供銷社錧轄國伎孤士鯸鮧壞木堅苦卓絶建年見異攪聒籍骸計日工窭困開支昆山調老生良馬聯華醽醁旅燕孟陽偭背靡瑣牛耕女趫女身排門軍啟明青岸清俸齊禽欺笑折柬生憂識才適士適衷殳蟲挑水壩停絶晩雕腕頭烏焦巴弓相續仙史歊歔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