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觀的意思、八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觀的解釋

對人的八種觀察方法。《呂氏春秋·論人》:“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八觀者,一曰觀其奪救以明間雜;二曰觀其感變以審常度;三曰觀其志質以知其名;四曰觀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觀其愛敬以知通塞;六曰觀其情機以辨恕惑;七曰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八曰觀其聰明以知所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觀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既指古代治國理政的觀察方法,亦為品鑒人物才性的系統準則。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分述其詳:

一、治國方略中的“八觀”

源自《呂氏春秋·上農》,指統治者考察邦國治理狀況的八項核心指标:

  1. 觀耕耘:察土地開墾與耕作勤惰;
  2. 觀種植:核作物種類與種植技術;
  3. 觀田疇:視農田整治與水土保持;
  4. 觀稼穑:驗糧食收成與倉儲豐歉;
  5. 觀養畜:考六畜繁殖與飼養水平;
  6. 觀教化:審禮俗推行與民風教化;
  7. 觀法令:查律令執行與吏治清明;
  8. 觀城防:督城牆修繕與武備整饬。

    此體系體現古代“以農立國”的治理智慧,為評估國力提供量化依據。

二、人物品鑒中的“八觀”

出自劉劭《人物志·八觀》,是通過行為觀察判定人物品性的心理學方法:

  1. 觀奪救:察其面對利益沖突時的取舍(顯仁恕或貪婪);
  2. 觀感變:觀其應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辨機敏或愚鈍);
  3. 觀志質:析其言談志向與内在氣質(判虛僞或真誠);
  4. 觀所由:究行為動機與手段正當性(别正道或詭詐);
  5. 觀愛敬:審待人接物的情感态度(識謙恭或傲慢);
  6. 觀情機:窺情緒觸發點的反應模式(明寬容或偏狹);
  7. 觀短長:衡優點與缺點的關聯轉化(見揚長避短之智);
  8. 觀聰明:考學識見解與決斷能力(定睿智或平庸)。

    該方法構建了古代人才測評的完整框架,影響後世人才選拔制度。

現代意義:

“八觀”作為傳統文化精髓,其系統性觀察思維仍被管理學、心理學領域借鑒。治國八觀體現數據化治理雛形,人物八觀則蘊含行為心理學價值,二者共同構成中華思想史上重要的方法論遺産。

網絡擴展解釋

“八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識人方法,指從八個角度觀察人的行為和特質,以全面了解其品性、才能及潛力。這一概念在不同典籍中有不同闡述,主要分為兩種體系:


一、劉劭《人物志》中的八觀(主流出處)

三國時期劉劭在《人物志·八觀》中提出的八種觀察方法,主要用于人才鑒别:

  1. 觀其奪救:觀察人在利益沖突時是否舍棄正義,判斷其品性是否混雜不純。
  2. 觀其感變:通過突發事件中的反應,了解其常态下的行為準則。
  3. 觀其志質:分析志向與資質,推斷其可能成就的名聲。
  4. 觀其所由:追溯行為動機,辨别表象與本質的差異。
  5. 觀其愛敬:從仁愛與敬重的表現,判斷人際交往的順暢程度。
  6. 觀其情機:通過情緒變化,分辨其寬容或狹隘的心胸。
  7. 觀其所短:從缺點中發現潛在的長處(如固執者可能有堅持原則的優點)。
  8. 觀其聰明:通過智力水平,判斷其未來能達到的高度。

二、《呂氏春秋》中的八觀

另一種說法源自《呂氏春秋》,側重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現:

  1. 通則觀其所禮:顯達時是否保持謙遜守禮。
  2. 貴則觀其所進:高位時提拔何種人才。
  3. 富則觀其所養:富裕後如何支配財富。
  4. 聽則觀其所行:是否言行一緻。
  5. 止則觀其所好:閑暇時的愛好反映真實品性。
  6. 習則觀其所言:長期相處後是否表裡如一。
  7. 窮則觀其所不受:困窘時能否拒絕不義之利。
  8. 賤則觀其所不為:卑微時是否堅守尊嚴與底線。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姆斯特丹骜忽阿驿霸軌陳政馳溯雠斂傳媒黨團丹果遞孝東觀西望逗趣恩格斯繁漫服務行業诟忌館地嫢盈橫談嚾流恢覽家範蹇滻講解匠世餞禦幾分急功近名卷包可寳樂願令圖靈姿美聲邈永墨囊墨義内度甯便丘蓋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三更三倫上宿痁語慎秘拾唾餘説東談西鼠雀之輩司怪台宿駝運妄言妄聽無操烏紗巾無形中巷族仙薮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