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薦的意思、醮薦的詳細解釋
醮薦的解釋
祭奠。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遇母》:“那一日 春香 不鋪其孝筵,那節兒夫人不哀哉醮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朝元老》:“ 洪經略 南征,凱旋。至 金陵 ,醮薦陣亡将士。” 何垠 注:“醮薦,以酒薦之也。”
詞語分解
- 醮的解釋 醮 à 古代婚娶時用酒祭神的禮:再醮(再婚)。 道士設壇念經做法事:打醮。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 薦的解釋 薦 (薦) à 推舉,介紹:推薦。舉薦。薦擢。 頻仍,屢次:薦仍(一再)。薦饑(連年饑荒)。薦食(一再吞食,喻不斷侵略)。薦臻(接連來到)。 進獻,祭獻:薦羞(進獻肴馔)。薦新(以初熟谷物或時鮮果物祭
專業解析
"醮薦"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的複合詞,主要用于道教齋醮科儀或傳統祭祀活動中。其含義需結合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醮”與“薦”來理解:
-
醮 (jiào)
- 本義指古代冠禮、婚禮中一種斟酒敬神的儀式。
- 引申義:道教祭祀神靈的儀式,即“齋醮”。這是道教特有的一種通過設壇、上章、誦經、禮拜、獻供等方式溝通神靈、祈福禳災的宗教儀式。
- 在更廣泛的祭祀語境中,也可指一般的祭祀活動。
-
薦 (jiàn)
- 本義指草席,引申為進獻、陳設。
- 在祭祀語境中,特指向神靈進獻祭品,如食物(牲牢、果蔬)、酒醴、玉帛等。
- 也有“無牲而祭曰薦”的說法(《穀梁傳·桓公八年》注),指不用犧牲的祭祀。
“醮薦”的合成含義:
将“醮”與“薦”結合,“醮薦”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
- 在特定的宗教或祭祀儀式(醮)中,向神靈進獻祭品(薦)的行為或過程。
- 它強調的是在莊重的儀式框架内,通過奉獻祭品來表達對神靈的敬畏、祈求或酬謝。
詳細解釋與語境:
- 儀式性: “醮薦”不是隨意的供奉,而是在一套有嚴格規程的“醮”儀中進行的。這包括了特定的時間、地點(壇場)、儀軌、主持者(道士或祭司)和參與者。
- 目的性: 進行“醮薦”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如:
- 祈福: 祈求神靈賜福、保佑平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禳災: 祈求消除災禍、疾病、厄運。
- 謝恩: 酬謝神靈的恩德或護佑。
- 超度: 在度亡法事中,獻祭以濟度亡魂。
- 祭品内容: “薦”的祭品在古代可能包括“三牲”(豬、牛、羊)、五谷、時鮮果蔬、酒、茶、香、花、燈、燭、以及象征性的紙錢、紙馬等。在道教齋醮中,更強調清淨,常用香、花、燈、水、果等“五供”。
- 象征意義: 進獻祭品不僅是物質上的供奉,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
- 表達虔誠: 通過奉獻表達對神靈的尊敬和信仰。
- 溝通媒介: 祭品被視為溝通人神之間的橋梁或媒介。
- 潔淨與奉獻: 潔淨的祭品象征奉獻者身心的潔淨和對神靈的完全奉獻。
“醮薦”是一個具有濃厚宗教和禮儀色彩的詞彙,特指在道教齋醮或其他祭祀儀式中,按照特定儀軌向神靈進獻祭品的行為。它融合了“儀式”(醮)的莊重程式和“奉獻”(薦)的虔誠心意,是古人表達信仰、溝通神明、祈求護佑的重要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
- 《中華道教大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相關學術出版物) - 提供“醮”在道教儀式中的核心定義及相關儀軌說明。
- 《漢語大詞典》 (權威漢語工具書) - 提供“薦”字在祭祀語境下的精确定義(進獻祭品)。
- 《中國宗教禮儀大全》 (綜合研究類著作) - 闡釋傳統祭祀(包括醮儀)的目的、流程及文化内涵,涵蓋祈福、禳災、超度等目的。
網絡擴展解釋
“醮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但部分解釋存在差異。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1.基本釋義
- 醮:指古代祭祀儀式,如祭天、祭祖等。
- 薦:本義為進獻祭品,引申為祭奠。
- 醮薦:合指通過祭祀儀式進行祭奠,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祭祀活動,如《聊齋志異》中“醮薦陣亡将士”即指用酒食祭奠亡靈。
2.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祭祀或紀念場景,如祭奠逝者、陣亡将士等。
- 例: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中“夫人不哀哉醮薦”,描述在喪禮中的祭奠儀式。
3.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 部分來源(如)将“薦”解釋為“推薦”,認為“醮薦”是“推薦”的比喻義。但結合權威文獻(如《牡丹亭》《聊齋志異》)及多數詞典釋義,此說法可能為誤讀。
4.詞義演變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保留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與“推薦”等現代詞混淆。
“醮薦”的正确釋義應為祭奠,強調通過祭祀儀式表達哀悼或紀念。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聊齋志異》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裥裙本誼兵強則滅诐行撥阮餐風沐雨菖歜遲淹大花臉大豬蹄子點悟地膚子耳報神惡心犯鬥風馨風旨複性鼓床痕瘕鴻雀蝴蝶鉸會逮魂瓶火憲見義敢為檢閲基級驚吉利靜憩精舍紀念疾足孔揭诳赫厲世摩鈍留客住冒火摩挲石磨心旗鼓相當情天窮咽契友聲教神經痛射親濕季嗜尚庶尹蘇門王官伯王親晩學生吻莽我曹吾山嫌長道短先苦後甜閑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