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即魚山。在今 山東 東阿縣 。《史記·河渠書》:“殫為 河 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 吾山 平。”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東郡 東阿 有 魚山 ,或者是乎?”《水經注·濟水》:“ 馬頰水 又東北流逕 魚山 南。山即 吾山 也, 漢武帝 《瓠子歌》所謂‘ 吾山 平’者也。” 王國維 《鬼方昆吾玁狁考》:“古魚、吾同音。《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 吾山 平。’ 吾山 亦即 魚山 也。”
“吾山”是一個具有地理和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山名考證
“吾山”即“魚山”,位于今山東省東阿縣境内,最早見于《史記·河渠書》記載:“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郦道元《水經注》也提到:“馬頰水逕魚山南,山即吾山”,進一步确認其地理位置。此山因漢武帝《瓠子歌》中“吾山平”的詩句得名,與古代治水曆史相關。
2. 其他說法
另有少數資料提及“吾山”可能指山東安丘西南的“峿山”,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主流觀點仍以東阿縣魚山為準。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吾山”解釋為成語,表示“自己的家鄉或地盤”,強調歸屬感。不過此用法較少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及《水經注》相關記載。
吾山,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喜愛的、心靈居住的山。它由“吾”和“山”兩個字組成。
下面是吾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吾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中國哲學家、思想家莊子所創造的詞語。莊子是中國古代一位重要的哲學家,他的著作《莊子》中有一段描述了他在山中體驗到的自由和快樂,使“吾山”一詞流傳了下來。
在繁體字中,吾山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中,吾山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吾山的寫法為“吾㞢”。㞢是一個形狀像山的字,上面有三點,表示山的峻峭。
以下是一個使用吾山的例句:
我對這座山情有獨鐘,她就是吾山。
吾山還可以和其他字組成詞語,例如:
與吾山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吾道、吾鄉、吾土。
與吾山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他山、峭壁、峰巒。
總之,吾山是一個形容人們深愛的山的詞語,它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含義,常常被用來表達一個人與心靈居住的特殊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