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well-matched] 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這兩支足球隊旗鼓相當,打得十分激烈
(1).兩軍對敵;對抗。《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故人多愛之而不敬也”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傳》:“﹝ 輅 ﹞問 子春 :‘今欲與 輅 為對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 子春 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清 李漁 《風筝誤·閨哄》:“妾身初來,也曾讓他幾次,怎奈越高越上,勢不相容,如今隻得與他旗鼓相當。”
(2).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唐 楊炯 《從弟去溢墓志銘》:“天下之寳,邦家之光。 神鋒 太阿 ,旗鼓相當。”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黃山谷詩》:“ 北宋 詩推 蘇 黃 兩家,蓋才力雄厚,書卷繁富,實旗鼓相當。” 李廣田 《金壇子》:“他們兩支……到了父親一代起始分居度日時,也還旗鼓相當。”
“旗鼓相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 gǔ xiāng dāng,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比喻雙方實力不相上下,勢均力敵。原指古代作戰時,通過搖旗擊鼓指揮進退,若雙方軍陣的旗幟和戰鼓規模相近,則表明力量均衡。
出自《後漢書·隗嚣傳》:
“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将軍兵馬,鼓旗相當。”
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與将領隗嚣聯合對抗公孫述(字子陽)時,隗嚣在信中以此句表示雙方兵力均衡,可共同抗敵。
成語中的“旗”和“鼓”均為古代軍事指揮工具,象征士氣和戰鬥力。現代用法已不限于軍事,擴展到各類對抗或合作場景。
“旗鼓相當”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力量、技能、實力等相當或者勢均力敵。表示雙方對抗時,雙方相差不大,沒有明顯的優勢或劣勢。
拆分部首和筆畫:旗(日旗)鼓(鼓)相(目)當(彳小手)
來源:《孟子·梁惠王下》:“敵衆我寡,将不勝衆;敵寡我衆,将不勝寡;旗鼓相當而又将勝敵者,所以莫之能禦也。”這是出自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的作品,最早使"旗鼓相當"一詞得以廣泛流傳。
繁體字:旗鼓相當
古時候漢字寫法:旂鼔相同
例句:
- 比賽上,兩隊的實力旗鼓相當,最後以平局結束。
- 兩軍交戰,雙方旗鼓相當,難分勝負。
組詞:旗幟、鼓舞、相當、同當、旗手、鼓手等。
近義詞:不相上下、勢均力敵、不分伯仲等。
反義詞:懸殊、不對等、明顯優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