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晩學生的意思、晩學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晩學生的解釋

後學對前輩的自謙之稱。清時禮部司官投刺内院大學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稱晩學生。參閱清錢大昕《恒言錄.友生晩生》﹑清梁章巨《稱謂錄.同官謙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晩學生”是一個古代漢語稱謂,主要用于自謙場合,尤其在清代官場和文人交往中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晩學生”是後輩對前輩或下級對上級的自謙之稱,字面意為“學識淺薄的後學”。其核心在于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強調自己資曆尚淺。例如清代官員在拜見大學士或禮部高官時,常以此自稱以示謙卑。

  2. 曆史背景與用法

    • 該詞多見于清代文獻,如錢大昕《恒言錄》提到“臨川晚學生邾堅肅呈”,梁章钜《稱謂錄》也記載了同僚間的類似謙稱。
    • 在官場文書中,禮部司官向内閣大學士、吏部或都察院高官遞送名刺(類似今日名片)時,會署名“晩學生”以表禮節。
  3. 字形與讀音

    • “晩”為“晚”的異體字,拼音為wǎn,部首“日”。
    • 構成上,“晩學生”包含“晩”(時間靠後)、“學”(學習)、“生”(生員/學生),整體凸顯後進者的身份。
  4. 現代適用性
    當代已極少使用此稱謂,但研究古籍或曆史場景時可能遇到。若需類似表達,可用“後學”“晚輩”等替代,但需注意語境是否符合傳統文化禮儀。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恒言錄》或《稱謂錄》等清代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晩學生

晩學生(wǎn xué shēng)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常用來形容在年齡上較晚入學或學習的人。晩學生中的「晩」是指晚上,「學生」則指學習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晩」的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12;「學」的部首是「子」,總筆畫數為8;「生」的部首是「生」,總筆畫數為5。

來源

晩學生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挽訓子》中,意為“年歲已晚入學之人”。後來,它在現代漢語中得到廣泛使用。

繁體

在繁體字中,晩學生的寫法為「晚學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早期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晩」的寫法為「晚」,「學」的寫法為「學」,「生」的寫法為「生」。

例句

1. 他是一個晩學生,但努力學習的态度讓人欽佩。

2. 這個成績是一位晩學生通過辛勤學習和付出努力取得的。

組詞

晩學、學生

近義詞

遲到者、後學者

反義詞

早生、早學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