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荐的意思、醮荐的详细解释
醮荐的解释
祭奠。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遇母》:“那一日 春香 不铺其孝筵,那节儿夫人不哀哉醮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朝元老》:“ 洪经略 南征,凯旋。至 金陵 ,醮荐阵亡将士。” 何垠 注:“醮荐,以酒荐之也。”
词语分解
- 醮的解释 醮 à 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再醮(再婚)。 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打醮。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 荐的解释 荐 (薦) à 推举,介绍:推荐。举荐。荐擢。 频仍,屡次:荐仍(一再)。荐饥(连年饥荒)。荐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荐臻(接连来到)。 进献,祭献:荐羞(进献肴馔)。荐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
专业解析
"醮荐"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复合词,主要用于道教斋醮科仪或传统祭祀活动中。其含义需结合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醮”与“荐”来理解:
-
醮 (jiào)
- 本义指古代冠礼、婚礼中一种斟酒敬神的仪式。
- 引申义:道教祭祀神灵的仪式,即“斋醮”。这是道教特有的一种通过设坛、上章、诵经、礼拜、献供等方式沟通神灵、祈福禳灾的宗教仪式。
- 在更广泛的祭祀语境中,也可指一般的祭祀活动。
-
荐 (jiàn)
- 本义指草席,引申为进献、陈设。
- 在祭祀语境中,特指向神灵进献祭品,如食物(牲牢、果蔬)、酒醴、玉帛等。
- 也有“无牲而祭曰荐”的说法(《穀梁传·桓公八年》注),指不用牺牲的祭祀。
“醮荐”的合成含义:
将“醮”与“荐”结合,“醮荐”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
- 在特定的宗教或祭祀仪式(醮)中,向神灵进献祭品(荐)的行为或过程。
- 它强调的是在庄重的仪式框架内,通过奉献祭品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祈求或酬谢。
详细解释与语境:
- 仪式性: “醮荐”不是随意的供奉,而是在一套有严格规程的“醮”仪中进行的。这包括了特定的时间、地点(坛场)、仪轨、主持者(道士或祭司)和参与者。
- 目的性: 进行“醮荐”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如:
- 祈福: 祈求神灵赐福、保佑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禳灾: 祈求消除灾祸、疾病、厄运。
- 谢恩: 酬谢神灵的恩德或护佑。
- 超度: 在度亡法事中,献祭以济度亡魂。
- 祭品内容: “荐”的祭品在古代可能包括“三牲”(猪、牛、羊)、五谷、时鲜果蔬、酒、茶、香、花、灯、烛、以及象征性的纸钱、纸马等。在道教斋醮中,更强调清净,常用香、花、灯、水、果等“五供”。
- 象征意义: 进献祭品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 表达虔诚: 通过奉献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信仰。
- 沟通媒介: 祭品被视为沟通人神之间的桥梁或媒介。
- 洁净与奉献: 洁净的祭品象征奉献者身心的洁净和对神灵的完全奉献。
“醮荐”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和礼仪色彩的词汇,特指在道教斋醮或其他祭祀仪式中,按照特定仪轨向神灵进献祭品的行为。它融合了“仪式”(醮)的庄重程序和“奉献”(荐)的虔诚心意,是古人表达信仰、沟通神明、祈求护佑的重要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华道教大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相关学术出版物) - 提供“醮”在道教仪式中的核心定义及相关仪轨说明。
- 《汉语大词典》 (权威汉语工具书) - 提供“荐”字在祭祀语境下的精确定义(进献祭品)。
- 《中国宗教礼仪大全》 (综合研究类著作) - 阐释传统祭祀(包括醮仪)的目的、流程及文化内涵,涵盖祈福、禳灾、超度等目的。
网络扩展解释
“醮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但部分解释存在差异。综合多个来源分析如下:
1.基本释义
- 醮:指古代祭祀仪式,如祭天、祭祖等。
- 荐:本义为进献祭品,引申为祭奠。
- 醮荐:合指通过祭祀仪式进行祭奠,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祭祀活动,如《聊斋志异》中“醮荐阵亡将士”即指用酒食祭奠亡灵。
2.使用场景
- 主要用于祭祀或纪念场景,如祭奠逝者、阵亡将士等。
- 例: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夫人不哀哉醮荐”,描述在丧礼中的祭奠仪式。
3.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 部分来源(如)将“荐”解释为“推荐”,认为“醮荐”是“推荐”的比喻义。但结合权威文献(如《牡丹亭》《聊斋志异》)及多数词典释义,此说法可能为误读。
4.词义演变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保留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需注意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与“推荐”等现代词混淆。
“醮荐”的正确释义应为祭奠,强调通过祭祀仪式表达哀悼或纪念。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聊斋志异》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胜彬彬秉烛待旦逼烁操兵澄神离形储主慈乌返哺催税打补钉玳簪踧踧短见凡此反庸分身无术釜甗咕咕寒地行邮税慌急列皇木虎闱翦彩绛跗剪筒家丘卷堂困弊兰香雷咆楞然沦肌浃髓啮嚼蹑手蹑脚排除帕米尔高原畔乱偏刻铍鍼牵忙签押处青晖情随事迁容畜上旅沈垫申诫势威石磶童騃土功王鳣文曲星緼枲无胈芜音闲厠小范老子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