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即鈎吻。野葛。蔓生,藤色赤,節粗,葉圓有尖,花黃細。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 閩 人呼為吻莽,亦謂之野葛。 嶺 南人謂之胡蔓,俗謂斷腸草,此草人間至毒之物,不入藥用。”
“吻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區分:
基本定義
指鈎吻(野葛),一種有毒的蔓生植物。其藤呈赤色,葉片圓而有尖,開黃色小花。
别名與毒性
在福建地區稱“吻莽”,嶺南稱“胡蔓”,俗稱“斷腸草”。宋代沈括《夢溪補筆談·藥議》記載此草為“人間至毒之物,不入藥用”。
部分資料提到“吻莽”可形容人行事魯莽(如“像鳥兒在草叢中張嘴亂啄”),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莽撞”等詞混淆有關。
《吻莽》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的行為或态度粗魯、傲慢、野蠻無禮。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不禮貌或不遵守社會習俗。
《吻莽》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艹(cǎo)。它由9個筆畫組成。
《吻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兒女英雄傳》一書中。它是作者對某些男性傲慢和粗魯的品質的形容。《吻莽》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吻莽」。
在古時候,漢字《吻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盡管無法确定具體的古代寫法,但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可以推測其寫法可能是「吻」和「莽」的合體。
1. 他的吻莽行為引起了衆人的憤怒。(此句表示該人的粗魯行為激起了其他人的憤怒。)
2. 她因為吻莽的态度而失去了許多朋友。(此句表示她由于傲慢的态度而失去了很多朋友。)
組詞:吻莽行為、吻莽态度。
近義詞:傲慢、野蠻、粗魯。
反義詞:謙遜、溫和、有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