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詐兇惡。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苟能富貴,雖積狡惡,争稱譽之,終不見非。” 唐 于邵 《賀破賊表》:“逆賊 仇忠敬 等,姦兇相資,狡惡為事。”
“狡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漢代《潛夫論·交際》:
“苟能富貴,雖積狡惡,争稱譽之,終不見非。”
(意為:若某人有權勢財富,即使他狡詐兇惡,人們也會争相稱贊,而不指責其過錯)。
唐代《賀破賊表》:
“逆賊仇忠敬等,姦兇相資,狡惡為事。”
(描述叛賊以狡詐兇惡為行事手段)。
多用于描述反派人物或負面行為,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書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部分詞典(如《漢語辭海》)将其歸類為古漢語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
《狡惡》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人的行為狡詐狠毒、邪惡陰險。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具有狡詐的心計,而且心思陰險險惡。
《狡惡》這個詞的部首是“犭”(犬)和“心”,“犭”表示與狗有關,而“心”表示與心靈有關。整個詞彙共有13個筆畫。
《狡惡》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是由“犬”和“心”兩個字組合而成。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通過犬來象征狡猾,而“心”則表示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狡惡”這個詞意味着人的思想陰險、行為惡劣。
《狡惡》的繁體字為「狡惡」。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詞語《狡惡》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仍然由“犭”和“心”兩個部分組成,用來表達人的狡詐陰險之意。
1. 他總是用狡猾手段謀取私利,真是個狡惡之徒。
2. 這個小偷的手段非常狡惡,一直逍遙法外。
3. 那個政客用狡詐的手法欺騙了人民,他的狡惡行徑令人憤慨。
與《狡惡》意義相關的組詞有:狡詐、惡毒、險惡。
近義詞包括:奸詐、狡猾、陰險。
反義詞則有:善良、正直、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