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身露體。《晉書·郭默傳》:“初, 默 之被徵距 蘇峻 也,下次 尋陽 ,見 胤 , 胤 參佐 張滿 等輕 默 ,倮露視之, 默 常切齒。”
“倮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赤身露體,通常指未穿衣物或身體暴露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詞語的演變,可參考《晉書》等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倮露(luǒ l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裸露、赤裸。指沒有遮擋或衣物遮蓋而暴露出來的狀态。
倮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羅字旁。總共有12畫。
倮字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莊子·内篇·逍遙遊》中。在繁體字中,倮字的寫法是藍。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倮字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寫法是:⿰個⿱C(亅),表示一個人站在一條橫線上。
1. 那個小孩在河邊玩耍,不小心把衣服弄濕了,裸體倮露着站在岸邊。
2. 他不願意倮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總是表現得很冷漠。
1. 倮身:裸體,赤身暴露。
2. 倮裸:裸露。
3. 半倮:半裸露。
赤裸、裸體、裸露。
遮蓋、覆蓋、包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