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哀婉的弦樂聲。 唐 杜甫 《同李太守登曆下古城員外新亭》詩:“芳宴此時具,哀絲千古心。” 明 杜岕 《吾友曹梁父今宿草矣因為長句以寫凄惋》:“合席行酒哀絲攢,衆賓請奏 龜茲 彈。”參見“ 哀絲豪竹 ”。
“哀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āi sī,其核心含義指哀婉凄涼的弦樂聲。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構成
由“哀”(悲傷)和“絲”(琴弦)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悲傷的琴弦聲”。
引申含義
形容音樂或聲音的悲切、凄涼,常與“豪竹”(指管樂)并稱“哀絲豪竹”,整體表現悲壯與豪邁交織的音樂意境。
唐代杜甫
在《同李太守登曆下古城員外新亭》中寫道:“芳宴此時具,哀絲千古心”,通過“哀絲”烘托宴席中的感傷氛圍。
明代杜岕
《吾友曹梁父今宿草矣因為長句以寫凄惋》中的“合席行酒哀絲攢”,用哀絲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哀絲豪竹”這一成語進一步拓展了其意境,既包含弦樂的哀婉(哀絲),又涵蓋管樂的雄渾(豪竹),常用于描述複雜而深沉的情感表達。
總結來看,“哀絲”通過具象的弦樂聲傳遞抽象的情感,是漢語中兼具畫面感與抒情性的詞彙。
哀絲的意思是指悲傷、憂愁的情緒或感歎。
哀絲的部首是口,總共有3個筆畫。
哀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經典文獻中,形容人們因悲傷而落下的淚水。
哀絲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哀絲」。
在古代,哀絲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哀絲」或「哀斯」。
1. 她的離去讓我心中充滿了哀絲。
2. 那首悲傷的歌曲引起了人們心中深深的哀絲。
哀絲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哀傷、悲哀、哀憐。
一些和哀絲意思相近的詞有:憂愁、悲傷、惋惜。
一些和哀絲相反的詞有:歡樂、開心、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