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齋的意思、監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齋的解釋

(1).道觀執事者之一。主管齋醮諸事。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上座,監齋某等,并流迴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氣中升,養天倪於紫室。”《封神演義》第七五回:“位在監齋成神道, 一氣 仙名舊有聲。”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監齋》:“每觀觀主一人,上座一人,監齋一人,共攝衆事。”

(2).見“ 監齋使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齋,道教神職稱謂,指監督齋醮科儀的神靈或道官,具有宗教儀軌與民俗信仰的雙重含義。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1. 職能定位

    監齋源于道教齋醮制度,最早見于《雲笈七籤》,指監督道士持戒修齋的神靈,後演變為道觀中專職監督齋醮儀式的執事人員。其職責包括确保供品潔淨、儀軌合規,并懲戒違規行為,與佛教“監院”職能有部分相似性。

  2. 神格演變

    據《道藏·太上三洞神咒》記載,監齋使者被視為竈神的道教化形象,融合了古代“竈君司命”的民間信仰。在《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中,監齋神被賦予“監察人間善惡”的職能,進一步強化其神聖性。

  3. 儀式象征

    道教典籍《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儀》規定,監齋需在設壇時立于竈位,象征“火德煉形”,代表齋醮儀式中“以火淨穢”的宗教意涵。部分道觀至今保留“監齋堂”,供奉紅面持斧神像,體現其護法屬性。

  4. 文化衍生

    民俗中監齋信仰與臘月二十三“祭竈”習俗結合,如《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民間“以酒果祀監齋,祈言語謹慎”,反映出該神職對世俗生活的道德約束作用。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監齋”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道教中的職位

  1. 基本定義
    指道觀中的執事者之一,主管齋醮(道教祭祀儀式)相關事務。這一角色在唐代文獻中已有記載,例如唐代盧照鄰的碑文中提到“監齋”與觀主、上座共同管理道觀事務。

  2. 職能與地位
    負責監督宗教儀式的準備工作,确保流程規範,例如檢查供品、場地布置等。清代學者梁章鉅的《稱謂錄》也提到“監齋”是道觀管理層的核心成員之一。

  3. 相關延伸
    部分文獻提到“監齋使者”,可能指道教中負責監督齋戒的神靈或護法,如《封神演義》中提及監齋使者成神的典故。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少數低權威性來源提到“監齋”作為成語,指宴會前檢查場地準備情況的主持人(拼音标注為“jiān cái”),但這一用法未見于高權威文獻,可能是對詞義的誤解或混淆。


“監齋”的核心含義與道教職位相關,讀音為jiān zhāi。若需進一步了解“監齋使者”或相關宗教儀軌,可參考《封神演義》或道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鞍辔辨訟鄙懷不飽和溶液陳列品斥譴藂薄帶脈丹氣端坐姑縱海濤浩瀚恒醫讙愉胡作非為蹇行腳闆角抗濟和勁歌赳赳武夫涓埃具臣覺場駃騠夔樂落子蛎房隸僮流宕忘反柳聖花神流語馬頰濛漪模數轉換器納級派分孅孅取親散振山虧一篑赸赸燒焚食道十二宮詩奴衰晚水系殊鄉宿恩通水妥便晚謬文名無殊無義草小兒王消卻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