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脈的意思、帶脈的詳細解釋
帶脈的解釋
中醫學名詞。為奇經八脈之一。中醫學認為,人體諸經絡皆上下周流,唯帶脈環身一周,橫束如帶,有總束諸脈的作用。《素問·痿論》:“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 王冰 注:“帶脈者,起於季脇,回身一周,而絡於督脈也。”《醫宗金鑒·帶脈穴歌》:“帶起少陽帶脈穴,繞行五樞維道間京門之下,居髎上,周迴季脇,束帶然。”
詞語分解
- 帶的解釋 帶 (帶) à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帶子。皮帶。領帶。一衣帶水。 像帶子的長條物:帶鋼。帶魚。聲帶。 車輪胎:車帶。外帶。 區域:地帶。溫帶。 佩戴,披挂:帶孝。帶劍。 隨身拿着:攜帶。帶挈。
- 脈的解釋 脈 à 分布在人和動物周身内的血管:脈絡。脈理。 動脈的跳動:脈搏。切脈(中醫指診脈)。脈口(中醫切脈的部位)。脈息。脈象(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态)。脈門(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動脈跳動的部分)。診脈。 像血
網絡擴展解釋
帶脈是中醫經絡學中的重要概念,具有獨特的生理功能與臨床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循行路徑
帶脈屬于奇經八脈之一,是唯一橫向環繞腰腹部的經脈。其起于季脅(肋骨下緣),斜向下行至帶脈穴(GB26)、五樞穴等,環腰一周,形似束帶,故得名。這一循行路徑使其與其他縱向經脈形成交叉約束關系。
二、核心功能
- 總束諸脈:帶脈橫向約束足三陰、足三陽、任脈、督脈等14條縱向經脈,維持經絡系統的協調性。
- 固護髒器:通過維系腹壁肌肉張力,固定腹腔内子宮、卵巢、腸胃等髒器位置,防止下垂。
- 生殖調節:主司女性帶下病(如白帶異常),并對固護胎兒、調節月經有重要作用。
- 體态管理:與腰部脂肪代謝相關,帶脈不通可能導緻腹部肥胖、腰圍粗大。
三、病理表現
當帶脈失于約束(即“帶脈不引”)時,可引發多種疾病:
- 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脫垂、帶下病等。
- 腰腹症狀:腰酸脹痛、腹部松弛、下肢痿弱無力。
- 泌尿系統問題:遺尿、疝氣、男性陽痿早洩。
四、臨床應用
中醫常通過刺激帶脈穴(GB26)及相關穴位調理疾病,如艾灸、推拿或針刺可改善腰痛、婦科病及腹部肥胖。現代醫學認為其功能與腰腹神經叢、腎髒功能密切相關。
五、延伸認知
- 解剖關聯:對應腹橫肌、腹内外斜肌等核心肌群,肌肉松弛會減弱帶脈功能。
- 診斷參考:肚臍形态異常(如凸出或凹陷)可能提示帶脈失衡。
(注:更多具體穴位定位及治療方法可參考《靈樞·癫狂》等典籍,或咨詢專業中醫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帶脈,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個含義。拆分部首可分為“巾”和“月”,構成了這個詞的基本結構。筆畫共計12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在中醫學中,帶脈是指人體手腕處的一個脈搏,與人體的脾髒相關,對人體的健康狀況有一定的反映。它是中醫診斷方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帶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未出現明确的帶脈的寫法,因為這個詞語主要在中醫學中使用,而不是作為常見的文學用字。
以下是一個例句:中醫師通過觀察和觸摸病人的帶脈,可以判斷出病人身體的情況,并進一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帶脈這個詞語在組詞方面并沒有一些固定的關聯詞組,具體的組詞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确定。
帶脈的近義詞可能包括脈象、脈搏等,都是用來描述人體脈搏狀況的詞語。而關于帶脈的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詞語。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