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涓埃的意思、涓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涓埃的解釋

[negligible] 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略盡涓埃之力

詳細解釋

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周書·蕭撝傳》:“臣披款歸朝,十有六載,恩深海嶽,報淺涓埃。” 唐 杜甫 《野望》詩:“惟将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明 無名氏 《四賢記·赴選》:“想我昔年受其大恩,未及涓埃之報。” 魯迅 《集外集拾遺·<何典>題記》:“我是最不擅長于此道的,雖然老朋友的事,也還是不會捧場,寫出洋洋大文,俾于書,于店,于人,有什麼涓埃之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涓埃”是漢語中典型的比喻性複合詞,由“涓”和“埃”兩個語素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細流與微塵”,本義指自然界中極微小的存在,後引申為形容事物或力量的微不足道。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構詞與本義溯源

“涓”原指細小的水流,《說文解字》注“涓,小流也”;“埃”即塵土,《莊子·逍遙遊》用“野馬也,塵埃也”描述空中浮塵。二者結合後,最早見于《周書·蕭撝傳》“臣雖涓埃,少稟道義”,比喻自身力量如滴水塵埃般渺小。

二、文學語境中的隱喻功能

在古典文學中,“涓埃”常表達謙遜态度或客觀描述微小事物。杜甫《野望》中“惟将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以“涓埃”自謙未能為國家盡綿薄之力;《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待學生先捐俸銀,以為倡率,必有涓埃之助”,則借其強調貢獻的輕微。

三、現代語義延展

當代語言使用中,“涓埃”仍保留“極其微小”的核心含義,多用于書面語。例如描述環保行動時稱“個人節約用水雖是涓埃之力,彙聚可成江海”,既延續古漢語的比喻傳統,又賦予其集體力量的新内涵。

(參考來源: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2.《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涓埃”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典文獻:
    • 《周書·蕭撝傳》中“恩深海嶽,報淺涓埃”,表達恩情深厚而自己的回報微不足道。
    • 杜甫《野望》詩“未有涓埃答聖朝”,以“涓埃”自謙未能為朝廷盡微薄之力。
  2. 現代用法:
    • 多用于書面語或自謙語境,如“略盡涓埃之力”,表示貢獻雖小但仍願盡力。

三、近義詞與擴展


四、現代應用

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強調謙遜态度。例如:“個人的努力隻是涓埃之力,但衆人齊心可成江河。”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用法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耨蹦躂别集不量簿扇補實層出疊見朝聞夕死徹朗承破重山複嶺垂念搐口兒辍學蛋家公喋聒風吟風綴搆讦關涉棍蠧咍噱含憤皓齒娥眉好力拫治瀸濇激節井堙精瑩郎才女貎蘭花老東人涖官靈河琳館木椌目無尊長碾坊牆面而立橋基清廓湫居靸袋三戶識遇書藁疏忽束列算錯湯寒塌心天然氣題牌汪古部委法偉妙五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