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草金燈的别名。又名山慈姑。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草篇》:“﹝金燈﹞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山慈姑》。
“無義草”是古代對特定植物的别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無義草是藥草金燈的别名,又名山慈姑。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草篇》,記載其“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因此得名“無義草”。
名稱由來
因該植物花與葉不同時生長(花謝後葉生,或葉枯後花開),古人認為這種特性象征“無情無義”,加之民間傳說其常生長于貧瘠或荒廢之地,故被賦予貶義名稱。
文獻記載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山慈姑》中亦有收錄,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藥用植物的身份。其名稱在曆代典籍中多沿用,如《酉陽雜俎》等。
現代關聯
現代植物學中,山慈姑(金燈)屬于百合科植物,鱗莖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但“無義草”這一古稱已逐漸少用,多見于文獻或方言表述。
該詞主要體現古人對植物特性的拟人化認知,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命名邏輯。
《無義草》是一個詞語的組合,它意指沒有道德、沒有原則或沒有道義的人。這個詞在漢語中用來形容那些言行不合道德、格調低下、不負責任的人。
《無義草》包含了“無”、“義”、“草”三個字。
《無義草》一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漢字搭配而成,來源于對人的品德和行為的評價。
繁體字的寫法為「無義草」。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無義草》一詞的字形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1.某人做事不講道德不負責任,真是一個《無義草》。
2.他背信棄義的行為讓人覺得他是個《無義草》。
無情、無恥、無禮、無德、無良、無知等。
惡棍、壞人、無賴、不負責任。
有義、有道、有德、有良、負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