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e of the foot] 〈方〉∶即腳掌
方言。腳掌。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六出:“肥個我不嫌,精個我最忺,從頭至腳闆,件件味都甜。”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二折:“不由我語笑呵呵,蚤将這闊腳闆把門桯踏破。”《西遊補》第七回:“細細兒看一看,原來他把兩膝當了他的腳闆,一步一步捱上階來。”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河水長年清澈,其中多鳜魚、鲫魚、鯉魚,大的比人腳闆還大。”
“腳闆”是漢語中的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腳掌,即人腳接觸地面的部分。例如:“他光着腳闆在沙灘上走。”
可通過《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辭書查閱更詳細釋義及例句。
腳闆是指人體腳部的底部,也是人體用于行走的主要部位之一。它位于腳掌的下方,由幾塊堅韌的肌肉和骨頭組成。腳闆的主要功能是支撐和平衡身體重量,同時也具備吸收地面沖擊力的作用。
腳(走) + 又(手) + 并(并列) = 腳闆
腳闆一共有9畫。
腳闆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由“腳”和“闆”兩個字組成。腳指的是腳部,闆則指的是像木闆一樣平滑堅硬的東西。
在繁體字中,“腳闆”這兩個字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中,腳闆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比如,《康熙字典》中将腳闆寫作“腳闆其”。但總體來說,古代漢字的基本結構和現代漢字是相似的。
1. 剛從沙灘上走過,腳闆上還有一層細沙。
2. 腳闆疼痛可能是因為久站或穿着不合適的鞋子。
組詞:腳掌、腳後跟、腳裂等。
近義詞:腳底、足底。
反義詞:頭頂、上半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