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趨向。鄉,通“ 嚮 ”。《文選·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鄉别趣,東西南北,騁耆奔欲。” 李善 注:“鄉,音向。 毛萇 《詩》傳曰:‘趣,趨也。’”
異鄉;他鄉。 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帝乘雲龍而遊,殊鄉絶域,至今望而祭焉。” 唐 王勃 《夏日登韓城門樓寓望》詩序:“流離歲月,羈旅山川,輟仙駕於殊鄉,遇良朋於異縣。” 宋 張炎 《南樓令》詞:“風雨客殊鄉,梧桐傍小窗。”
“殊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事物或人的行為方向、志趣不同。例如:
指遠離故鄉的陌生地域,帶有漂泊羁旅的意味。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其結構由表“不同”的“殊”與表“地域”的“鄉”組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
《殊鄉》是指與自己所在的鄉土環境有着差異的地方,具有異域風情的地方。它可以用來形容外地、異國或者陌生的地方。
《殊鄉》這個詞由部首“殳”和“鄉”組成。部首“殳”表示農民用來刺殺野獸的武器,有四畫;“鄉”表示鄉村,有三畫。
《殊鄉》的來源具有曆史背景。在古代,中國的地理觀念比較狹隘,人們對外地或異國的地方缺乏了解,認為與鄉土不同的地方是陌生而神秘的。因此,“殊鄉”一詞形成,用以描述與自己所在的鄉土環境有所不同的地方。
《殊鄉》是《殊鄉》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變化。《殊鄉》在初期的漢字寫法中,部首“殳”寫為“兇”的古寫形式,而“兇”表示兇險、危險的意思。
1. 他告訴我他曾去過一個殊鄉,那裡的風俗和我們完全不同。
2. 北京和巴黎是殊鄉,我希望有一天能去感受巴黎的風情。
異鄉、陌生、天涯、異地
異地、他鄉、外域、異國
故鄉、本土、鄉土、家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