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霜和霰。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閣疏》:“煦蒸霜霰,莩甲雲露。” 唐 杜甫 《青陽峽》詩:“魑魅嘯有風,霜霰浩漠漠。” 宋 歐陽修 《山槎》詩:“山中苦霜霰,歲久無春色。”
(2).喻惡勢力。 唐 孟郊 《答友人》詩:“道語必疎淡,儒風易淩遲。願存堅貞節,勿為霜霰欺。” 明 陸采 《明珠記·僞敕》:“他犯着龍鱗怒,難寬霜霰威。”
“霜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指霜和霰兩種自然現象,形容極寒的天氣或環境。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庫等來源。
《霜霰》是一個表示寒冷天氣的詞語,常用于形容冬天的天氣狀況。這個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霜和霰。
霜:雨部首,15筆
霰:雨部首,14筆
《霜霰》這個詞出自《紅樓夢》,原句為“龍骧虎步雲遮霜,雨斷雲開霰滿天”。霜和霰被用來描寫冷冽的氣候,意味着天空飄滿了細小的雪花或冰晶。
《霜霰》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霜霰」。
在古代漢字中,霜的寫法為“霜”而霰的寫法為“韯”。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1. 寒冬裡,大地上灑滿了白色的霜霰。
2. 清晨起床,窗外的樹葉上結滿了霜霰。
霜花、霜降、雨霰
冰雪、冰晶、雪花
陽光、晴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