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宰的意思、邦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宰的解釋

州郡的地方長官。《梁書·處士傳·諸葛璩》:“ 璩 安貧守道,悅《禮》敦《詩》,未嘗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簡退,可以揚清厲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邦宰”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邦宰指州郡的地方長官,是古代對地方行政官員的稱謂。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文獻例證

這一釋義最早見于《梁書·處士傳·諸葛璩》:“璩安貧守道,悅《禮》敦《詩》,未嘗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簡退,可以揚清厲俗。”
(大意:諸葛璩不趨附地方官員,以淡泊名利的行為影響社會風氣。)

使用特點

  1. 語境限定:主要用于南北朝至唐代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2. 職能範圍:相當于州郡的最高行政官員,負責轄區内的民政、司法等事務。

擴展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可查閱《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宰(bāng zǎi)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邦(同“阡”,意為小國)和宰(意為掌管、管理)。邦宰在古代中國史書中特指小國的君主或掌管國家事務的官員。 在繁體字中,邦宰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邦宰」。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邦宰的形态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在篆書及金文中,邦宰的寫法可能有較多的筆畫,但具體的變化無法準确确切地指出。 以下是一個關于邦宰的例句:在古代曆史中,邦宰扮演着維護國家穩定和繁榮的重要角色。 與邦宰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邦王、宰相、國家、統治等。 邦宰的近義詞可能有國君、國主、國王等。 邦宰的反義詞可能有臣子、仆從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