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屋的意思、比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屋的解釋

(1).所居屋舍相鄰。《三國志·魏志·杜畿傳》“ 荀彧 進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荊州 還,後至 許 ,見侍中 耿紀 ,語終夜。尚書令 荀彧 與 紀 比屋,夜聞 畿 言,異之……遂進 畿 於朝。”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羅 與 賈 ,比屋而居。”

(2).家家戶戶。常用以形容衆多、普遍。 漢 徐幹 《中論·譴交》:“有策名於朝而稱門生於富貴之家者,比屋有之。”《魏書·袁翻傳》:“ 淮 海輸誠, 華陽 即序,連城請面,比屋歸仁。” 唐 羅邺 《牡丹》詩:“落盡春紅始見花,花時比屋事豪奢。” 宋 司馬光 《乞罷陝西義勇劄子》:“ 陝西 之民,比屋凋殘。” 明 高啟 《大水》詩:“ 東江 入門流,比屋如敗船。”

(3).借稱老百姓。《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上》:“由是文武百辟,嶽牧羣賢,至於比屋之倫,盡祝當陽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務俾比屋同沾實惠,小民鹹受更生,用稱朕子愛元元、撫育安全至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屋"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古語詞彙,其核心概念圍繞空間分布與社會教化展開,具體釋義如下:

一、屋舍相鄰的密集景象 指房屋緊密排列、鱗次栉比的居住狀态,形容人口稠密或聚居規模龐大。該用法最早見于《尚書大傳》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原指周代施行教化後百姓德行高尚,後引申為屋舍連綿的視覺描述。東漢王充《論衡·藝增》進一步闡釋:"著素車者,官之吏民得比屋之民也",展現古代城邑規劃特征。

二、戶戶皆具美德的理想社會 自漢代起衍生出"家家戶戶"的引申義,特指通過禮樂教化實現全民道德提升的社會狀态。《漢書·王莽傳上》載:"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比屋而封",強調道德标準普及到每家每戶的理想境界。唐代羅邺《上東川顧尚書》詩"須把風寒灑聖杯,應歌大化布薰煴。比屋管弦呈妙曲,連房羅绮競華新"更賦予其禮樂教化的文化内涵。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見于曆史文獻及學術著作,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将其歸入"社會倫理"類目,突顯其承載的傳統文化價值觀。

網絡擴展解釋

“比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房屋相鄰或臨近,形容居所緊密相連的狀态。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傅玄記載“比屋而居”,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比屋而居”的描述。

  2. 引申含義
    比喻家家戶戶,形容普遍、衆多。如漢代徐幹《中論》提到“比屋有之”,唐代羅邺詩“花時比屋事豪奢”,均用此意。現代例句如“雕坊比屋連檐”,描述房屋密集的景象。

  3. 借代用法
    可借指普通百姓,如“借稱老百姓”。此用法多見于古文,強調民衆的普遍性。

典型用例: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房屋相鄰、普遍現象或百姓群體)。

别人正在浏覽...

傲童八座尚書擯士百色不幹不凈蟬喘雷乾超階超世拔俗翅翰充博傳騎調回蝶化莊周東林十八賢讀山海經翻古飛流短長骨灰盒鶴觀和傩皇侄嘩世魂帕火燒雲街途考廟空姐老梆子老派莅盟禮術露鈔雪纂闾率馬铠慢侮鬧盈盈怒沖沖飄揚匹樂破敗襁褓物千金字騎縫印期冀嶔崟山閏察賞不當功山王說古談今遂禍瑣行貼黑金同案凸邊唾餘望夫石微介鄉戚鹹與維新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