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書的意思、監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書的解釋

國子監所刻的書。 宋 陸遊 《荷鋤》詩:“膽怯沽官釀,瞳昏讀監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書"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專指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與曆史定義 "監書"原指中國五代至明清時期由國子監刊刻的官方典籍。"監"即國子監,作為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機構,其刻印的書籍統稱"監本"或"監書"。該制度始于五代後唐長興三年(932年)的《九經》刊刻工程,至宋代形成完善的校勘體系。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國子監下設印書錢物所,專職經籍刊刻事務。

二、版本學特征 監書具有權威性、規範性和标準化的特點:

  1. 校勘嚴格:曆經三次校審程式,由博士、助教等學者參與
  2. 版式統一:采用标準界行、版心标注刻工姓名
  3. 用紙考究:多選用杭州、建陽等地特制楮紙 此類特征使監本成為後世刻書的範式,日本宮内廳書陵部現存南宋監本《周易正義》即為實物佐證。

三、語義演變 隨着印刷技術發展,該詞産生延伸義項:

  1. 廣義指代官方審定版本(如明代《永樂大典》監修本)
  2. 現代漢語中偶用于指代權威出版物
  3. 書法領域特指摹寫碑帖的規範技法(見《書畫鑒評》中華書局2018版)

主要參考來源:

  1. 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版本學》數字資源庫
  2. 故宮博物院《宋代官刻典籍研究》專題展覽文獻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監書"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監書的詳細解釋如下:


監書的定義

監書指國子監刊印的書籍。國子監是中國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機構,負責刻印、校勘典籍,監書因此具有官方權威性,常用于教育和科舉參考。


曆史背景與文學引用

  1. 來源
    監書的刻印始于宋代,國子監作為中央機構,承擔典籍整理與傳播職能,其刊印的書籍統稱“監書”。

  2. 文學例證
    南宋詩人陸遊在《荷鋤》中寫道:“膽怯沽官釀,瞳昏讀監書”,側面反映了監書在文人學習中的使用場景。


相關擴展


監書是古代官方學術體系的重要産物,體現了國家對文化教育的控制與推廣。如需進一步了解國子監的職能,可參考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縛般弄飽煖生淫欲茶飯無心成吉思汗陵垂耳吹葭負冰功課桂窟悔禍魂飛膽顫火燒眉毛架海金梁叫謼郊儀接物金輝玉潔舊恨新仇疽腸決心書巨防空尠口誅筆伐拉杆來不得拉線亂作胡為緑李内痔凝盻抛曲憑證虔懇前靈親妮敧缺鋭景若喪考妣散灰扃戶殺雞取卵舌面前音生酒勝利品市厘厮落棠樹政壇社天生一對鐵浮屠聽筒同懷望沮為道危旆五鬥米師五花限閡系絡心德